他深知,“断刃”星云的战斗,只是一场更大风暴的前奏。他证明了人类有能力与死神周旋,但距离真正扭转战局,还差得很远。未来的战斗将更加残酷,考验的不仅是战术,更是整个文明的耐力、资源和意志。
他想起了牺牲的李振邦少将和众多将士,他们的面容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每一次决策,都关乎成千上万将士的生命,关乎文明的存续。
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中。他必须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他召集参谋团队,开始筹划新的作战方案:如何利用相持阶段,进一步削弱敌人?如何巩固现有防线?如何与同盟舰队进行更深入的协同?如何将“剥洋葱”战术发展到更高层次,以应对敌人可能的新策略?
“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王浩对他的团队说,“但这时间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准备迎接更严峻挑战的。收割者给了我们一拳,我们回了它一记耳光。接下来,它可能会用更重的拳头砸过来。我们必须变得更强,更聪明。”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星图深处,那里是未知的黑暗,也是人类文明必须面对的未来。战术上的胜利固然可喜,但战略上的相持乃至反攻,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王浩知道,他和他率领的舰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断刃”星云的激烈交锋暂时告一段落,但战争的阴云并未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重。收割者先锋舰队在遭受了出乎意料的损失后,其指挥官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它们不再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更为稳健、也更为致命的策略。
在“深渊之眼”短暂休整的龙国“雷霆突击”舰队,通过前沿侦察哨所传回的情报,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变化。收割者舰队主力后撤至星云外围相对安全的区域,开始大规模构建前进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是补给和维修点,更如同一个个坚固的桥头堡,释放出大量的工程舰船,开始在关键航道上布设空间感应器阵列、重力陷阱甚至是一种新型的、能够干扰跃迁的“静滞力场”发生器。
同时,收割者派出了更多、更小型化的侦察单元,如同撒出一张巨大的网,对“断刃”星云进行着无孔不入的扫描和渗透。它们的推进方式不再是狂飙突进,而是变成了步步为营的“堡垒推进”——每占领一小片区域,就立刻将其巩固,建立防线,然后以此为跳板,向下一个目标缓慢而坚定地挤压过来。
这种战术,极大地限制了龙国舰队赖以生存的机动空间。王浩之前采用的“剥洋葱”战术,依赖于广阔的区域进行迂回和设伏,而现在,敌人正试图将星云这片“迷雾森林”一点点地砍伐干净,将龙国舰队逼入死角。
“敌人改变了打法,”王浩在“泰山”号(临时旗舰)的作战会议上,指着星图上那如同癌细胞般缓慢扩散的红色区域,“它们正在将星云‘要塞化’,压缩我们的活动范围。传统的游击战空间正在迅速缩小。”
形势逼人,战术必须再次升级。王浩提出了新的核心战略:弹性防御,以空间换时间。
“我们不能固守一城一地,那样会被敌人绝对优势的火力碾碎。”王浩阐述着他的构想,“我们要将整个‘断刃’星云,变成一个巨大的‘绞肉机’。敌人想要占领,可以,但必须付出鲜血和时间的代价!”
他详细解释了“弹性防御”的精髓:建立多层次、有纵深的防御体系:不再局限于零星的伏击,而是在星云中预先选定数个关键节点(如重要的引力跳跃点、资源富集区、战略通道),建立隐蔽的、可快速部署的自动化防御平台(如智能机雷阵、隐形炮台、干扰基站)。这些节点构成第一道防线。
主力舰队高度机动,充当“救火队”:舰队主力不再固定于某一区域,而是保持高度机动状态。当敌人进攻某一节点时,主力舰队迅速驰援,利用预设工事和地形优势,对敌人进行短促而猛烈的反击,大量杀伤其有生力量后,不待敌人主力合围,即刻撤离,转移到下一个节点。
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消耗战拖垮敌人,主动放弃一些非核心区域,诱使敌人深入,拉长其补给线,分散其兵力。在敌人占领后,通过小股部队的持续骚扰和破袭,使其无法安稳立足。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的局部战斗,消耗敌人的舰船、物资和士气,将这场战役拖入一场漫长的消耗战,为后方争取更多的时间。
“我们的目标,不是歼灭敌人,而是‘绞杀’它!”王浩目光锐利,“让它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让这片星云,成为吞噬收割者力量的泥潭!”
新的战术迅速得到执行。龙国的工程舰队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如同工蚁般在选定的数个战略节点忙碌起来。他们布设的不是坚固的永久工事,而是大量智能机雷、可遥控激活的隐形能量炮台、以及能够模拟舰船信号的高级诱饵。这些防御设施成本相对较低,易于部署和转移,但组合起来却能形成强大的区域拒止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家族之星际指挥官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家族之星际指挥官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