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汤圆刚过,镇中学门口的自行车流就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张嘉豪刚走进教室,王虎就捧着一摞厚厚的订单跑过来,作业本上用圆珠笔密密麻麻记满了地址和数量:“豪哥,周边三所初中的英语笔记订单全齐了,一共 1.2 万份!还有县城两所中学托人打听,说要订 8000 份,这要是都接了,印刷厂那台老胶印机肯定扛不住啊!”
教室里的晨光透过青砖窗户斜照进来,落在订单上的字迹上,晕开淡淡的油墨痕迹。张嘉豪接过作业本翻了翻,指尖划过 “城关中学”“红星中学” 的字样,心里早有盘算。前世他见过不少小作坊因为产能不足错失商机,这一世既然要把笔记生意做规模化,设备和人手必须跟上。
“这事我来解决。” 张嘉豪合上作业本,看向坐在前排的赵晓雅,“你整理的英语口语素材怎么样了?新增的‘情景对话’板块,有没有找陈雪校对过?”
赵晓雅点点头,从课桌里拿出一叠手写稿,纸页边缘被细心地用订书机订好:“都弄好了,我参考了家里的英语磁带,把初一常用的场景都编了对话,陈雪帮我改了几个语法错误。” 她顿了顿,补充道,“就是印刷的时候,能不能把口语部分用不同颜色的油墨标出来?这样学生看着更清楚。”
“没问题。” 张嘉豪应下,心里已经有了计划。他放学就骑着自行车往舅舅的印刷厂赶,沿途经过供销社,门口挂着的 “春季大酬宾” 横幅随风飘动,旁边的电线杆上还贴着乡镇企业改制的通知。印刷厂的铁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老式铅印机 “哐当哐当” 的声响,几个工人正围着机器抽烟,脸上满是疲惫。
舅舅看到张嘉豪进来,放下手里的搪瓷缸子:“豪豪,你来得正好,昨天那批笔记刚印完,机器就出了点小毛病,技术员说零件老化了,得换。”
“舅舅,我正想跟你说扩产的事。” 张嘉豪走到车间中央,看着那台二手胶印机 —— 机身斑驳,侧面的油漆都掉了大半,还是去年从县城废品站淘来的。“现在英语笔记订单爆了,还有县 JY 局的后续订单,这台机器每天最多印 2 万份,根本不够用。我打算再买一台新胶印机,再招两个工人。”
“买新的?” 舅舅眼睛一瞪,伸手摸了摸胶印机的机身,“这台才用了半年,再买一台得花不少钱吧?咱们现在的盈利……”
“放心,钱够。” 张嘉豪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存折,上面的数字让舅舅吃了一惊 ——8 万元。这是悠悠球清仓、笔记销售和食品包装订单的纯利润,他一直没动,就等着这一刻。“我打听好了,县城的设备店有台全新的北人牌胶印机,带自动送纸功能,每天能印 5 万份,报价 8 万 2,我去谈,争取 8 万拿下。”
第二天一早,张嘉豪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县城。初春的风还带着凉意,路过小灵通专卖店时,门口的海尔家电海报格外显眼,上面印着 “科技改变生活” 的字样。设备店在县城老街区,门口堆着几台崭新的印刷机,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正拿着扳手调试机器。
“老板,我要那台北人牌胶印机。” 张嘉豪指着最里面的一台,机身锃亮,旁边还放着厚厚的说明书。
老板上下打量他一番,笑着说:“小朋友,你家是开印刷厂的?这机器可不便宜。”
“我承包了舅舅的印刷厂,现在订单多,急需扩产。” 张嘉豪不卑不亢,从书包里拿出订单复印件,“你看,这些都是已经签好的订单,只要机器到位,马上就能开工赚钱。价格能不能少 2000?我今天就付款提货。”
老板接过订单看了看,又翻了翻张嘉豪递过来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手写版,盖着镇工商办的红章),沉吟片刻:“行,看你是诚心做生意,8 万就 8 万,我再送你一套备用零件,派技术员上门安装调试。”
当天下午,胶印机就被货车拉到了印刷厂。工人们围着新机器啧啧称奇,技术员一边安装一边讲解操作方法,张嘉豪拿着说明书认真记录,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比如如何调整油墨浓度、怎样提高套印精度,让技术员都忍不住称赞:“你这小孩懂的还真不少,比有些干了好几年的工人都专业。”
设备到位了,人手还缺。张嘉豪在供销社门口贴了张手写的招聘启事,上面写着 “招聘印刷工人 2 名,要求有相关经验,月薪 800 元 + 绩效奖金,包午餐”。消息一传开,第二天就有好几个人来应聘,其中两个是县城老印刷厂下岗的工人,手里拿着厚厚的工作证,上面记录着他们的工龄和技能。
“张老板,我以前在县印刷厂干了十年,胶印机、铅印机都会开,还会简单的维修。” 一个叫老周的工人递上工作证,语气里带着些许忐忑,“就是年纪大了点,不知道你要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