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带着秋老虎的余温,卷着印刷厂机器的轰鸣声钻进巷口。张嘉豪刚骑着自行车从县城回来,车筐里还放着刚打印好的工人考勤表,远远就看见父亲张建国站在印刷厂门口搓着手,眉头拧成了疙瘩。
“豪子,你可回来了!” 张建国快步迎上来,声音压得很低,“老王他们几个老工人刚才聚在墙角嘀咕,说夜班太累,补贴又少,想跟你提涨工资,不然就…… 就不干了。”
张嘉豪心里咯噔一下。印刷厂刚接到邻县的 JY 资料订单,正 24 小时轮班赶工,要是工人罢工,不仅订单要违约,刚有起色的食品包装业务也得黄。他支好自行车,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爸,别急,我去问问情况。”
印刷厂的厂房是租来的老砖房,里面摆着两台胶印机,油墨味混合着纸张的气息弥漫在空气里。夜班工人正坐在墙角休息,手里端着搪瓷缸子喝着凉水,见张嘉豪进来,原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突然停了,眼神里带着试探和不满。
领头的老王是厂里资格最老的工人,黝黑的脸上刻着疲惫,放下搪瓷缸子站起身:“豪子,我们不是故意为难你,这夜班从晚上八点干到凌晨四点,天天熬着,一个月才多给 5 块补贴,实在顶不住啊。”
“是啊豪子,” 旁边的小李跟着附和,“我家娃还小,天天熬夜回家都没力气抱他,隔壁纸箱厂的夜班补贴都 15 块一天了。”
张嘉豪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拉过一张木凳坐下,翻开手里的考勤表:“王叔、李哥,我知道大家辛苦。这阵子订单多,夜班确实熬人,我心里有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个人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今天去县城跑了三家工厂,纸箱厂、农机厂还有纺织厂,夜班补贴最高的是 12 块,最低的 8 块,咱们厂之前给 5 块,确实少了。”
工人们没想到他已经提前做了调研,脸上的不满缓和了些。张嘉豪继续说道:“我制定了两个方案,大家听听。第一,夜班补贴从 5 块涨到 10 块一天,干满一个月全勤,再额外发 50 块全勤奖;第二,要是有人不想上夜班,咱们可以调班,白班和夜班轮流来,保证每个人每个月夜班不超过 10 天。”
这话一出,工人们眼睛亮了。10 块钱的夜班补贴虽然没到纸箱厂的水平,但加上全勤奖,实际收入反而更高,而且还能调班,兼顾家庭。老王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豪子,要是这样,那我们就没意见了,之前也是一时心急,没跟你好好说。”
“都是为了把厂子办好,有话直说就好。” 张嘉豪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钢笔,在考勤表背面写下补贴方案,“从这个月开始执行,今天晚上的夜班就按新补贴算,月底一起发。”
工人们顿时松了口气,纷纷起身回到机器旁,原本沉闷的厂房里,胶印机的运转声又变得轻快起来。张建国看着这一幕,欣慰地拍了拍张嘉豪的后背:“还是你有办法,我刚才都快急死了。”
处理完工人的事,张嘉豪想起母亲最近总说晚上睡觉冷,便骑车往县城的供销社赶。傍晚的供销社里人不多,货架上摆着各种日用品,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几件印着 F4 图案的保暖内衣,粉蓝相间的包装纸看着格外新鲜。
“小姑娘,这保暖内衣多少钱一套?” 张嘉豪指着货架问道。
售货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笑着取下一套:“这是刚到的新款,里面加了绒,保暖得很,一套 88 块。”
88 块钱在 2000 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但张嘉豪想起前世母亲总是穿着打补丁的旧毛衣,冬天冻得瑟瑟发抖,心里就一阵发酸。他毫不犹豫地选了两套,一套藏青色给父亲,一套浅灰色给母亲,又让售货员用牛皮纸包好,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回到家时,母亲刘桂兰正在厨房做饭,闻到熟悉的油墨味,探出头来:“豪子回来了?饿不饿,饭马上就好。”
张嘉豪把保暖内衣递过去:“妈,给你和爸买的,天快冷了,穿上暖和。”
刘桂兰接过纸包,打开一看,眼睛瞬间红了。她拿起浅灰色的保暖内衣,摸了摸里面的绒,又翻到领口的 F4 图案,嘴角忍不住上扬:“这得不少钱吧?你这孩子,赚钱不容易,怎么还乱花钱。”
“赚钱就是为了让你们过好日子。” 张嘉豪走过去帮母亲擦了擦眼角,“以前条件不好,让你和爸受委屈了,现在日子好了,该享享福了。”
张建国从里屋出来,看到保暖内衣也愣了愣,随即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还是儿子孝顺,我长这么大,还没穿过这么好的内衣呢。”
那天晚上,刘桂兰特意煮了鸡汤,还炒了四个菜,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灯光映着三张含笑的脸。刘桂兰给张嘉豪夹了块鸡腿,哽咽着说:“豪子,妈这辈子没享过什么福,有你这么个儿子,妈知足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