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还带着几分凉意,张嘉豪端着粗瓷碗扒拉着玉米糊糊,眼角余光瞥见父亲张建国总往灶台上那叠皱巴巴的纸瞟 —— 那是昨天他从镇政府门口偷偷揭下来的土地流转公告,边角都被手心的汗濡得发卷。
“爸,你要是真想去看看那地块,我今天不上课,陪你去。” 张嘉豪放下碗,声音打破了早饭时的沉默。
张建国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脸上闪过几分窘迫,随即又涨红了脸:“你个小孩子懂啥?我就是看看…… 听说城郊要修公路,那片地说不定能盖房。” 母亲李秀兰在旁边叹了口气:“家里就五万块积蓄,盖房不够,种地又太远,别瞎折腾了。”
“不是盖房,是买地。” 张嘉豪放下碗,从书包里翻出一张自己画的简易地图,“昨天我去镇里给印刷厂买油墨,特意绕到公告上写的地块看了,就在规划公路的拐角处,现在是片荒坡,流转价格才每亩一千二,咱们买五亩,也就六千块定金,剩下的四万四三个月内付清就行。”
“六千块定金?” 李秀兰吓了一跳,赶紧把装钱的木匣子往怀里拢了拢,“那可是你爸攒了十几年的血汗钱,万一砸手里咋办?”
张嘉豪指着地图上用铅笔圈出的公路线:“妈,你还记得去年镇里开大会说要修省道吗?我打听了,这条公路明年就动工,到时候城郊地块肯定升值,就算咱们不盖房,过两年转手也能翻倍赚。要是盖厂房,咱们印刷厂现在的场地太小,以后订单多了根本放不下,这片地靠近公路,拉货也方便。”
张建国盯着地图上的公路线,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粗糙的纸面:“我昨天也问过村里的老会计,他说土地流转合同能签三十年,就是怕咱们付不起尾款。”
“付得起。” 张嘉豪从书包里掏出印刷厂的账本,那是用方格纸手写的,每页都记着密密麻麻的收支,“印刷厂这两个月盈利已经有三万二了,再加上玩具和 JY 资料的订单,三个月内凑齐四万四肯定没问题。” 他翻到最新一页,指着 “邻县学校追加 300 份资料,定金 900 元” 的记录,“你看,这都是稳赚的钱。”
李秀兰还是犹豫,低头看着碗里剩下的糊糊:“万一资料卖不动了,印刷厂出点岔子……”
“妈,我已经跟邻县的供销社谈好了,下个月还要给他们供 500 份资料,玩具那边批发商也催着要补货,盈利只会越来越多。” 张嘉豪握住母亲的手,她的手心满是老茧,还带着洗衣做饭留下的粗糙,“而且你胃病刚好,总在小厂房里闻油墨味不好,以后盖了新厂房,咱们弄个单独的办公室,你就负责记账,不用再熬夜打包了。”
这句话戳中了李秀兰的心窝,她眼圈有点红,转头看了看丈夫。张建国深吸一口气,猛地一拍桌子:“行!听儿子的!今天就去看地,合适就签合同!”
吃过早饭,父子俩骑着张建国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往城郊赶。路上经过镇政府,院墙墙上贴着用红漆写的《公路建设规划公示》,字迹有些斑驳,下面围着几个村民议论纷纷。张嘉豪停下车,拉着父亲凑过去听,有人说 “这公路修通了,进城就方便了”,也有人说 “城郊的地怕是要涨价”。
“你听,大家都知道这地要升值。” 张嘉豪低声对父亲说。张建国点点头,眼神里的犹豫少了几分。
半个多小时后,他们到了城郊的地块。那片地确实是片荒坡,长满了野草,旁边还有几户村民种的菜地,远处能看到蜿蜒的土路。张嘉豪爬上坡顶,指着南边:“爸,你看,从这儿到县城就三公里,公路修通后,开车十分钟就到。咱们买的地刚好在公路交叉口,以后不管是运原料还是送货物,都比现在方便多了。”
张建国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搓了搓:“这土是沙壤土,盖房没问题。就是现在太偏了,除了种地没啥用。”
“现在偏,公路一通就不偏了。” 张嘉豪想起前世这片区后来发展成了工业园区,地价翻了几十倍,“咱们可以先签合同,付定金,等公路动工了,地价涨了,就算不盖厂房,转手卖给开发商也能赚一笔。要是印刷厂发展得好,就自己盖厂房,扩大生产,到时候还能雇佣村里的人,让他们也跟着赚钱。”
正说着,旁边菜地里的一位老大爷走了过来,打量着他们:“你们是来打听地块的?我听说镇里要流转这片地修公路,好多人都来看了。”
“大爷,您觉得这地咋样?” 张建国问道。
老大爷蹲下来,指了指远处的村庄:“这地以前是没人要的荒坡,现在要修公路了,就不一样了。我家侄子在镇里当干部,说这公路是省道,以后来往的车多,搞个小卖部、修理厂都赚钱。”
张嘉豪趁机说:“大爷说得对,我们就是想趁着现在价格低,先把地买下来,以后不管干啥都方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