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刚爬过镇东头的老槐树,张嘉豪骑着父亲那辆叮当作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刚到印刷厂门口,就见几个村民围着厂房外墙的 “农产品收购信息栏” 窃窃私语。领头的是村西头的王老汉,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玉米棒子,眉头拧成了疙瘩:“小张老板,这网上说的收购价比供销社高两成,该不是骗人的吧?周明远说你就是想骗咱们登记信息,转头就把价压得比谁都低!”
旁边几个村民跟着附和,有人举着刚从域名上抄下来的收购信息纸条,纸质边缘被攥得发毛:“就是啊,咱们庄稼人不懂啥互联网,万一东西拉去了,人家不收咋办?”
张嘉豪跳下车,车把上挂着的英雄钢笔晃了晃,他没急着辩解,只是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手写的登记表:“叔伯们别急,我知道大家担心啥。周明远说我是骗局,那是因为他没本事帮大家卖好价钱。今天我就组织一场‘农产品对接会’,把外地的收购商直接请到镇上来,咱们面对面谈,现金结算,绝不拖欠!”
他话音刚落,厂房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负责食品包装核心技术的老李头快步走出来,脸色有些复杂:“嘉豪,刚才邻镇那个张老板派人来,说给我涨一倍工资,让我去他那儿当技术主管……”
张嘉豪心里一沉,果然被猜中了。他看向老李头,还有旁边两个同样面露犹豫的技术工人,放缓了语气:“李叔,我知道外面给的条件诱人,但咱们印刷厂从一台胶印机做到现在,你们手里的技术是咱们吃饭的本钱。我张嘉豪不说空话,今天就给大家承诺:从这个月起,技术工人月薪涨 300,年底再分盈利的 5% 作为分红,以后厂房扩建了,你们都是元老,我还会给大家配股份!”
老李头愣了愣,手里的扳手哐当掉在地上。他跟着张嘉豪快一年,看着这个半大孩子从化解传销疑云到拿下食品包装资质,硬生生把一个小印刷厂做得风生水起,心里早已服帖。再想想邻镇张老板的为人,出了名的抠门,涨工资大概率是画饼。他捡起扳手,斩钉截铁地说:“嘉豪,我信你!我不去了,以后就跟着你干!”
另外两个技术工人对视一眼,也纷纷点头。他们早就听说张嘉豪对工人向来大方,降温补贴、全勤奖从不拖欠,现在又有涨薪和分红,比去陌生地方冒险靠谱多了。
安抚好工人,张嘉豪立刻行动起来。他让父亲骑着三轮车去各村广播通知对接会的消息,自己则直奔网吧,通过域名给之前联系的三家外地收购商发信息 —— 此时的域名还是纯文字界面,他敲打着老式键盘,把对接会的时间、地点一一列明,末尾加上 “现金结算,量大从优” 的字样。
下午两点,镇政府门口的空地上热闹起来。三张长条桌拼在一起,上面铺着供销社借来的蓝白格子桌布,收购商们带着算盘和手写的收购价目表,坐在桌后等待。村民们背着麻袋、推着板车,把玉米、花生、红薯干等农产品堆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夹杂着不安。
周明远也混在人群里,双手抱胸站在角落,嘴角挂着幸灾乐祸的笑。他倒要看看,张嘉豪怎么圆这个 “骗局”。
对接会正式开始。张嘉豪拿起扩音喇叭 —— 那是从镇文化站借来的,外壳有些掉漆 —— 大声说道:“叔伯们,左边是山东来的王老板,收玉米和花生;中间是河南的李老板,专收红薯干和绿豆;右边是江苏的张老板,要大豆和芝麻。大家先去看价目表,觉得合适就称重、结算,全程公开透明!”
村民们涌到价目表前,看着上面的价格,忍不住惊呼起来:“玉米 8 毛一斤,比供销社高 1 毛 5!”“红薯干 3 块一斤,这价钱以前想都不敢想!”
王老汉第一个上前,把麻袋里的玉米倒出来过秤。收购商用杆秤仔细称了,大声报数:“28 斤,合计 22 块 4 毛!” 说完便从帆布包里掏出崭新的纸币,点给王老汉。
拿着沉甸甸的现金,王老汉激动得手都在抖,他举着钱对周围的村民喊:“是真的!不是骗局!嘉豪没骗咱们!”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彻底放下心来。大家排着队称重、结算,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收购商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账目,都是手写的收购记录。周明远看着这一幕,脸色越来越难看,悄悄挤出了人群。
对接会一直持续到傍晚,三个收购商收满了整整三卡车农产品,村民们个个满载而归。镇政府的李干事也来了,看着热闹的场面,对张嘉豪竖起大拇指:“嘉豪,你这域名办得好啊,真是帮村民解决了大问题!”
趁着这股热劲,张嘉豪找到了镇里的农产品合作社社长。合作社是镇里牵头成立的,手里握着周边五个村的农产品资源,只是一直没找到好的销售渠道。张嘉豪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合作协议,上面用钢笔写着合作条款:合作社负责整合农产品资源,域名负责发布收购信息、组织对接会,每成交一笔,域名收取 5% 的信息服务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回2000:我的初中重启计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