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铁三角”悄无声息的成立后,教室后排这个小角落变得越发热闹。
以往都是陈启明自顾自拿着很多大学教材在自学,顾知夏和刘利伟一开始也颇为震惊,但是经过几次高中题目的讨论后,两人已然见怪不怪了。
而现在,刘利伟和顾知夏每每遇到“有意思”的题目,就会找上陈启明一起讨论,陈启明也教会了两人非常多有用的知识点和想法,这也吸引来其他的学生。
几位优秀学生也想加入讨论,但是发现插不进话题,同时被陈启明所看的书所震惊。
萧林、王宇、赵磊三人面面相觑,眼珠子都快嫉妒得发红了,恨不得立刻将那个人取而代之。
“为什么他变得这么聪明?而且还天天自学一些不知道什么东西。”萧林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不解和酸楚。
“还能为什么?装呗!”王宇撇了撇嘴,眼神里充满了不屑与鄙夷,“你没看顾知夏都快贴他身上了吗?我看他就是故意拿那些谁也看不懂的书来装高手,吸引女生的注意!什么《高等数学》?高考考这个吗?哗众取宠!”
“就是!”赵磊咬着牙,拳头在桌子底下悄悄攥紧,手背上青筋都冒了出来,“看他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就来气!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不在乎!以前成绩也就那样,现在突然就开窍了?鬼才信!指不定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搞到了什么解题资料!”
他们三人窃窃私语,目光里的阴郁和不忿几乎要化为实质。在他们看来,陈启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顾知夏的亲近、刘利伟的崇拜、其他优等生的追捧。
这几天,陈启明从《工程制图》到《高等数学》,又从《线性代数》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周的时间,已经把最基础的数学地基打得牢牢固固,当然间歇期间也通过教刘利伟和顾知夏适当的放松。
……
魔都,《高中文学天地》编辑部。
这几天,编辑部的气氛变得异常诡异。
往日的闲聊、茶水间的八卦、下午三点的哈欠连天,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宗教仪式般的肃穆与狂热。
风暴的中心,正是陈启明那篇名为《遗憾》的稿件。
打印出来的稿纸已经因为反复翻阅而边角起毛,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标注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但这些批注无一例外,不是质疑,而是惊叹。
“这个比喻,简直是神来之笔!”
“这段论述的逻辑链,完美到令人窒息!”
“他对经典的引用,已经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这个故事,简直匪夷所思,太有感染力了!”
资深编辑周敏和主编老刘,连同编辑部里最挑剔的几位老编辑,像是着了魔一样,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每一次,他们都试图从鸡蛋里挑出骨头,试图找到一丝属于“高中生”的青涩与破绽,以安抚自己那被颠覆的职业认知。
然而,每一次的结果,都是更深层次的震撼与挫败。
他们发现,这篇文章就像一个精密的深渊。你以为看到了底,再往下探,却发现下面还有更广阔、更深邃的星空。
“不行,我感觉我的水平已经不够评价这篇文章了。”在第三次研讨会的结尾,头发花白的主编老刘,颓然地靠在椅背上,摘下眼镜,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凝重,“我们不能凭着一腔热情就把它发出去,这不专业,也不负责。我得找个真正的大家来看看。”
他口中的“大家”,是振旦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泰斗级人物——齐文博教授。齐老治学严谨,眼光毒辣,一篇文稿在他手里,是骡子是马,一眼便知。
周五上午,齐文博教授应邀来到了编辑部。他戴着一副老式黑框眼镜,精神矍铄,自带一股学者的儒雅与威严。
“老刘,什么稿子啊,让你这么兴师动众地把我从学校里请过来?”齐文博授呷了一口茶,语气平淡。他见过的“天才”太多了,早已波澜不惊。
“齐老,您先别问,您看。”主编老刘亲自将那份已经快被“盘包浆”的稿纸,郑重地递了过去,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又有一丝忐忑。
“《遗憾》?题目很简单嘛,这样的题目要写出好文章可是很难的啊。”钱教授扶了扶眼镜,开始阅读。
办公室里,所有编辑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钱教授的脸上,不错过他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齐教授的表情,开始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他镜片下的双眼,从最初的平静,到审视,再到惊疑,最后化为一片深不见底的震撼!
他原本靠在沙发上的身体,不知不觉间坐得笔直。他拿稿纸的手,甚至出现了轻微的颤抖。当他读到一半时,他猛地摘下眼镜,凑到稿纸前,仿佛要用目光把那些文字凿进脑子里!
“啪!”
一声轻响,齐教授将稿纸重重地拍在桌子上,但拿起时,动作又变得无比轻柔,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