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明看着眼前这两位充满斗志的学霸,满意地笑了。
“很好,既然方向已定,接下来就是全力以赴!”陈启明目光扫过顾知夏和林溪,又望向实验室外广袤的荒漠,“水与光,是生机之源。但要让这片土地真正焕发生机,土壤和植被的改造同样不可或缺。”
说完,两女立刻投入工作中,而陈启明则是前往了西北基地内专门研究土壤和植被相关的团队。
这支团队由一群经验丰富的农学专家和生态工程师组成,他们正为如何在这片极端环境中改良土壤、培育耐旱耐盐碱植物而焦头烂额。当陈启明抵达时,他们正在一块试验田边,看着枯黄的作物样本,眉头紧锁。
“陈总工!”团队负责人,一位皮肤黝黑,戴着厚厚眼镜的老教授,见到陈启明到来,立刻迎了上来,眼中充满了希望,“您来得正好!我们正为这片土地的‘脾气’犯愁呢!”
陈启明微笑着点点头,走入试验田,随手抓起一把沙土,放在指尖捻了捻。
“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低,盐碱化严重,保水能力差,微生物活性更是几乎为零。”陈启明沉声说道,仿佛在解剖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传统的改良方法,比如客土、施肥,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难以大规模推广。”
老教授连连点头,叹了口气:“是啊,陈总工,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案,但收效甚微。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在源头改善土壤结构,并激活其生态功能。”
陈启明松开手中的沙土,目光落在远处的一片枯萎的梭梭林上,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我们的目标,不是去‘改造’这片荒漠,而是去‘激活’它内在的潜力。”陈启明话锋一转,“我有一个方案:‘生物炭基智能固碳培肥体系’。”
在场的农学专家们都竖起了耳朵。
“首先,利用我们刚刚优化后的COF/MOF材料,高效捕捉空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生物质。或者更直接一点,利用荒漠中丰富的生物质废弃物,如枯死的植被、作物秸秆等,通过‘超临界水热炭化’技术,将其转化为高品质的生物炭。”
陈启明边说边在沙地上画着示意图:“这种生物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就像一个个微型的‘蓄水池’和‘营养仓库’。它不仅能显着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还能吸附土壤中的盐离子,降低盐碱度。”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与土壤微生物组学深度结合。在生物炭中预先接种筛选出的、具有超强耐旱耐盐碱能力的固氮菌、溶磷菌、解钾菌等有益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生物炭的保护下,能够快速定殖并繁衍,形成一个良性的微生态系统,从而彻底激活土壤的生命力,实现‘边固碳边培肥’。”
老教授和团队成员们听得目瞪口呆,这已经超出了他们传统的农学范畴,融合了材料、生物、环境等多学科前沿技术。
“这……这是在为土壤打造一个‘智能生态系统’啊!”一位年轻的生态工程师惊叹道。
“没错。”陈启明肯定道,“同时,在植被方面,我们不必执着于从外部引进作物。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本地的耐旱耐盐碱植物,如沙棘、胡杨、梭梭等,进行功能基因强化。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稀缺水资源,抵抗极端环境压力,并增强其固沙、涵养水分的能力。这就像是给本地植物穿上了一层‘超级装甲’,让它们成为荒漠改造的先锋部队。”
陈启明又指向远处的风力发电机:“别忘了,我们还有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这些能源可以驱动高效的膜分离淡化系统,将地下深层盐水转化为灌溉用水,结合智能滴灌和地下滴灌技术,实现水资源的极致利用。”
“最终,我们将构建一个闭环的生态循环系统:CO2和废弃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生物炭培肥土壤,改良后的土壤滋养超级植物,超级植物固沙产氧,同时通过固碳和生物质产出,再次回馈系统。而清洁能源则为整个系统提供驱动力。”
在场的专家们,包括老教授,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他们以前的思路,都是在既有条件下小修小补,而陈启明却直接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宏大的未来生态蓝图。
“陈总工,您……您真是全才啊!”老教授激动得握住陈启明的手,声音颤抖,“材料、能源、生物、农学……还有什么是您不会的吗?!”
一旁一群年轻的研究员看着陈启明指点江山,眼中崇拜的光芒更盛,心想:是啊,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呢?这种无所不能、又如此温柔的人,简直是……
指导完土壤与植被团队,陈启明再次“消失”了。而整个西北基地,乃至全国各地的相关研究团队,都因为他的到来,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如同打了鸡血般投入到各项研究和生产准备中。
一个月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