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力量方面,沈磊的指挥杆移向东南方向,金属杆在沙盘上划出轻微的划痕,三个合成营分别驻守东、南、北三个方向,每营1200人,全部按照末世爆发前我军加强合成营的标准配置。一营擅长城市巷战;二营专精旷野防御;三营是机动部队,能在一小时内支援任何防线,营长以前是装甲兵出身。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自豪,之前南边的尸潮冲击,二营在开阔地带打出反冲锋,零伤亡歼灭三阶变异体七只,缴获的骨刺现在还挂在他们营部当装饰品。
潘粤指着沙盘边缘的红色标记,那些标记比普通小红旗大一圈,旁边还标着数字:这些是?
变异体巢穴,沈磊的表情严肃起来,指挥杆在其中一个标记上点了点,最近的在西北方向五公里处,盘踞着只四阶腐蚀型变异体,能喷射强酸,我们的装甲车钢板都扛不住它的腐蚀。情报显示它身边有二十多只二阶变异体护卫,我们正在制定清剿方案,打算用火力连的卡车炮先进行远程打击,再派合成营清场。他抬手指向沙盘角落的小模型,那是按比例缩小的自行高炮和卡车炮,防空连的8门自行高炮平时部署在四个制高点,配备红外制导系统,能自动锁定空中目标,上个月击落过三只变异飞禽,都是翼展超过五米的大家伙。火力连的12门155mm卡车炮是远程打击主力,最大射程30公里,采用模块化装药,能根据目标距离调整射程,精度误差不超过五十米,能覆盖周边所有已知的尸群聚集区。
徐子尧突然指着沙盘上的蓝色线条,那些线条像血管一样遍布整个基地:这些是地下通道?
没错,沈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显然对这个观察力敏锐的年轻人很欣赏,工兵中队的庄士凡带人挖了12公里地下管网,主通道宽三米,能过越野车;支通道宽一米五,供人员通行。既能输送物资,又能作为应急掩体。他是爆破专家,通道入口都装了定向炸药,一旦失守可以立刻封闭,防止变异体渗透。他转向万昀,语气诚恳,你们车队擅长城市作战,这正是我们目前需要的。接下来可能会配合侦察中队执行周边废墟的清剿任务,大伟和袁鹰对那片地形很熟悉,你们可以互相学习。
正说着,大伟掀开门帘走了进来,胳膊上还缠着绷带,那是昨天被酸液灼伤的,此刻却毫不在意地甩着胳膊,脸上挂着爽朗的笑:沈参谋长,林哥,早饭吃了吗?石大厨今天做了四川泡菜,泡的仔姜和豇豆,配玉米粥绝了!他看到万昀,立刻热情地拍着对方肩膀,力道大得让万昀都踉跄了一下,万队,等下我带你们去看侦察中队的无人机,陈木崖刚改装的鹰眼-3型,能挂四枚手榴弹,精准度比以前提高了三成!
袁鹰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热力图。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冷静:刚收到侦查报告,东边三公里发现小规模尸群移动,大概五十只左右,其中有三只速度型变异体,移动速度每秒八米,威胁等级中等。他抬眼看向沈磊,等待指示,沈参谋长,要不要派小队清剿?正好测试下新配发的电击弩实战效果。
沈磊看着平板上的热力图,手指在下巴上轻轻敲击,沉吟片刻道:让搜救中队的万宝路带一个班去,练练新装备。告诉他尽量抓活的,陈医生说需要几只变异体做解剖研究,看看它们的肌肉组织有什么新变化。他转向万昀,做了个的手势,正好让你们看看基地的常规作战流程,从发现目标到部署行动,整个流程不超过十分钟。
一行人走出指挥中心时,阳光已经驱散了薄雾,天空蓝得像块透明的玻璃。基地的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穿着工装的工人推着满载零件的推车走向生产区,车轱辘碾过路面发出轱辘轱辘的声响;背着书包的孩子们嬉笑着跑向临时学校,书包上挂着用瓶盖做的装饰品,叮当作响;街角的广播里播放着基地新闻,通报着昨天的物资消耗和今天的生产计划,女播音员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侦察中队的驻地在基地东北部,几排迷彩帐篷前停放着十多辆改装摩托车,车把上都架着小型雷达,车身涂着迷彩,车座后面绑着防水帆布包,里面装着侦查设备。大伟指着其中一辆车身线条流畅的摩托车,兴奋地介绍:这是庄士凡改的,发动机是从报废跑车里拆的,最高时速120公里,油箱里加了特制添加剂,能跑五百公里不熄火。上次我骑它追一只速度型变异体,在废墟里绕了三圈就把它堵在死胡同里了。
他掀开旁边的帐篷,里面整齐排列着二十多架无人机,从巴掌大的侦察机到翼展两米的攻击机应有尽有。架子上还挂着各种配件,电池、摄像头、弹药包分类摆放,标签清晰。这架是,袁鹰拿起架中型无人机,机翼下挂着四个小巧的金属罐,里面是催泪瓦斯,对付聚集的丧尸特别管用。一周前在百货大楼,我们用三架对着地下停车场通风口释放瓦斯,五分钟就把里面的尸群逼出来了,省了不少事。他调出平板上的视频,画面里丧尸们互相推搡着冲出停车场,正好撞进早已布好的火力网。提到无人机,袁鹰特意补充道,这些都是陈木崖的手笔!”
喜欢末世:空间造物主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末世:空间造物主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