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未知,此前从未有赛车在该位置需要救援。一有消息我们会立即通知你。” 尼基?莫里森的回答虽无帮助,但我完全理解,我们从未在这条赛道比过赛,整个周末也没人在这个位置出过事故。
即便周末有赛车撞车或退赛,也从未在比赛尾声的安全车阶段需要救援。
之前虽有过几次黄旗,多是垫底车手赛车故障,需推到护栏后,但都是车手能自行将车停到安全位置的轻微情况。
这是迈阿密国际赛车场首次出现安全车,也是对美国赛道工作人员的首次考验。
最终,他们从维修区开出一辆救援车,将赛车抬上平板拖车,随后平板拖车在半个弯道后返回维修区。
尽管护栏间没有明确通道,工作人员还是迅速完成了救援。
又过了一圈,赛道清理完毕,工作人员扫净碳纤维碎片,在漏油区域铺上速干沙。
此时尼基?莫里森传来消息,对比赛观赏性而言或许是好消息,但对我而言却是坏消息:“安全车本圈进站,最后将有两圈冲刺决战。”
“收到。” 我回应道,努力掩饰自己的失望。
我好不容易拉开巨大差距,迈凯伦本可轻松垄断比赛,可现在不仅我的领先地位岌岌可危,迈凯伦的优势也可能化为乌有。
马克西米利安?伦纳不再落后十六秒,而是紧紧跟在安东尼身后;韦弗也加入了争冠集团,法拉利车手同样虎视眈眈。
整场比赛本是迈凯伦的独角戏,可现在…… 似乎前六名中,谁最果敢,谁就能夺冠。
不过我有两个优势:第一,迈凯伦全程速度领先,只要没人在一号弯冒险超越,我们就能稳住局面;第二,这也能辅助第一个优势 —— 我是领跑者,有权决定发车时机。
因此,驶出十七号弯后,我故意放慢车速,在接下来的短直道上左右摆胎加热轮胎,还略带心机地将一侧车轮压进速干沙区,扬起尘土干扰后方车手。
随后我继续摆胎,清除轮胎上的速干沙,让身后的发车格只能以极慢的速度跟随。
鉴于我以往在安全车后的表现,其他车手或许以为我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全速冲刺。但如果他们抱有这种预期,我的 “出其不意” 就不再奏效。
因此,我采取了一个自认为相当聪明的策略:驶出十九号弯时,我假装仍在摆胎加热轮胎,却突然全速冲刺,利用轮胎角度向维修区护栏方向行驶,随后迅速向左变线,切入一号弯,这不仅让身后的车手措手不及,还成功破坏了他们在主直道上的尾流优势。
我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奏效了:马克西米利安?伦纳,尤其是马丁?韦弗,都因意外而反应不及,被迫与法拉利车手缠斗;而迈凯伦双雄则趁机绝尘而去。
可问题在于受益的是 “两辆” 迈凯伦。
因此,尽管安全车阶段充满变数与缠斗,比赛还是回到了第一阶段的局面 —— 我和安东尼首尾相接,与后方拉开差距,可自由争夺冠军。
若有人在网上抱怨 “这场比赛因迈凯伦垄断而无聊”,那他一定完全不了解 F1 车手 —— 在六月迈阿密的酷热与潮湿中,与队友展开毫不留情的缠斗,绝非易事。
安东尼首次尝试超车是在十号弯切入并排,但我死守内线,在十一号弯刹车区轻微挤压他,但没有逼到护栏,只是让他感到压迫,最终保住了位置,且出弯动能充足。
哈里森在后直道再次发起进攻,可我在直道狭窄段守住中线,让他无法判断我的走线。因此,即便直道漫长、有尾流优势,我还是成功守住了领先,通过了这段危险的赛道。
轰鸣着驶出最后几个弯道、冲上主直道开始最后一圈时,安东尼再次借助尾流追近。
我依旧占据内线,迫使他从外线进攻,可这一次,这位美国人成功了。
在主场比赛的最后一圈,安东尼?哈里森在一号弯实现了超越。
直到他因刹车锁死而走线偏宽。
轮胎优势尽失,他不得不清除轮胎上的橡胶颗粒,动能也大幅损失。
尽管安东尼拼尽全力想要追近,却已为时已晚。
因此,一号弯过后,最后一圈对我而言几乎成了 “胜利巡游”。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F1之飞驰人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