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时,操场上的号角就炸响了。晏骁站在队列里,看着连长手里的负重包——墨绿色的帆布包鼓鼓囊囊,上面挂着的铭牌显示重量:35公斤。这比上周的负重又加了5公斤,背包带边缘磨得发亮,一看就是经受过无数次拉扯的老伙计。
“40公里,限时8小时。”连长的声音裹着寒气砸下来,“最后五名,加罚10公里。别想着耍小聪明,沿途有三个打卡点,少一个章,直接淘汰。”
晏骁的系统面板在视野里亮起,淡蓝色的光勾勒出几行字:【触发“极限负重”训练,基础目标:8小时内完成40公里越野,抵达终点;进阶目标:全程保持心率稳定在130-150次/分钟,解锁“负重调节”技能——可根据地形自动分配背包重量重心】。
他弯腰拎起负重包,肩带刚搭上肩膀,就感觉到熟悉的沉坠感——35公斤的重量像块烧红的烙铁,死死压在肩胛骨上。上周30公斤的训练让他的肩膀还留着淡紫色的勒痕,此刻新添的重量像是在旧伤上撒盐,疼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系统提示:检测到肌肉记忆残留,建议调整肩带长度至第7孔,腰带系紧度增加2格,可分散30%压力至腰部】
晏骁依言调整,手指扣着肩带的卡扣,“咔哒”一声扣到第7孔,腰带勒得更紧,果然感觉到肩上的重量往腰腹沉了沉,肩胛骨的刺痛缓解了些。他活动了下脖子,看了眼旁边的赵猛——那小子正龇牙咧嘴地拽着肩带,脸憋得通红,显然没找到合适的发力点。
“把腰带往上提提。”晏骁低声提醒,目光扫过他松开的腰带扣,“让胯骨分担点重量。”
赵猛愣了愣,赶紧照做,调整完后长舒一口气:“谢了啊,骁子。”
晏骁没应声,注意力已经集中到了起点线。系统正在快速测算路线:【全程40公里,含8公里碎石坡、12公里泥泞地、5公里河道浅滩及15公里公路;建议前10公里保持配速6分30秒/公里,预留体力应对泥泞地】。
“预备——跑!”
连长的吼声落下,晏骁跟着人流冲了出去。负重包在背上颠了一下,他立刻绷紧核心肌群,用系统教的“弹步”缓冲——脚跟先着地,重心快速移到前掌,借着反弹力向前送胯,这样每一步都能省出几分力气。
公路急行军(0-10公里)
刚跑出营区,水泥公路上的风就灌进领口,带着清晨的凉意。晏骁把呼吸节奏稳定在“三步一吸,三步一呼”,这是系统根据他的肺活量算出的最优频率,既能保证供氧,又不会让胸腔过度起伏消耗体力。
他的目光落在前方的路牌上,系统正实时更新数据:【当前配速6分28秒/公里,心率135次/分钟,体能消耗8%】。这个状态刚好卡在进阶目标的区间里,他甚至还有余力观察周围的人——赵猛跑在他左后方,呼吸已经开始发粗;队列前面的李锐像头蛮牛,背着包冲得飞快,看那样子是想抢第一个打卡点的章。
“别急。”晏骁在心里默念。系统早就提醒过,40公里的越野,前半程冲得太猛,后半程只会垮得更快。他保持着稳定的步频,手臂前后摆动的幅度控制在30度以内——系统说,这是最省力的摆臂角度,能减少15%的体能浪费。
跑到5公里处,肩膀的勒痕又开始发烫。晏骁趁着经过补给点的间隙,伸手拽了拽肩带,指尖触到皮肤时,摸到一片黏腻的汗。系统【压力分布】提示:【左肩压力较右肩高12%,建议左肩带松0.5格】。他指尖在卡扣上一挑,肩带微微松开,果然感觉到两侧的重量平衡了些。
第一个打卡点设在10公里处的石桥边。晏骁抵达时,计时器显示1小时05分,比系统预估的时间快了5分钟。他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印章,在卡片上盖下第一个红章时,听见身后传来赵猛的喘气声——那小子差了他将近1分钟,正扶着石桥栏杆干呕。
“喝点水。”晏骁把自己的水壶递过去,里面是提前泡好的淡盐水,系统说这能快速补充电解质。
赵猛接过去猛灌了两口,抹了把嘴:“你丫跑这么稳,跟装了弹簧似的。”
晏骁笑了笑,没解释。他知道,这“稳”里藏着系统无数次的参数调整——步幅65厘米,摆臂角度28度,呼吸节奏1:1.5,每一个数字都经过精确计算,才能在负重35公斤的情况下,跑得既省力又持久。
碎石坡攀爬(10-18公里)
离开公路,脚下的水泥路变成了高低不平的碎石坡。灰黑色的碎石子被晨露打湿,滑得像抹了油,负重包的重心随着脚步左右晃动,晏骁感觉肩膀像是被钝刀子割着疼。
【系统提示:进入碎石坡地形,建议启动“重心锁定”模式——收紧腰腹核心,步幅缩短至40厘米,双脚外旋15度,增加摩擦力】
晏骁立刻照做,步幅猛地收窄,双脚像鸭子似的外撇,果然感觉脚下稳了不少。他的目光扫过地面,系统正实时标注着安全落点:【左前方30厘米处有块拳头大的青石板,承重可达80公斤,可踩】【右前方15厘米处碎石松动,危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燃血征途:特种兵之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燃血征途:特种兵之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