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探测器的温度感应探头突然传来数据波动——裂谷带下方150米处,温度从-20℃骤升至45℃。小汐立刻调出地质模型,在裂谷带下方标记出一条红色的线条:“这是一条地下热泉通道,热泉的温度可能高达100℃以上,高温或许能软化蓝晶的结构。”
阿木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立刻将培养舱中的共生系统样本取出,注入新的模拟培养皿中,再加入从热泉区探测到的元素成分。“如果热泉能软化蓝晶,或许我们能培育出在高温环境下分泌溶解酶的微生物。”他盯着屏幕上的共生体,看着它们在模拟热泉环境中逐渐适应,活性缓慢上升,“我需要热泉的水样和地质样本,只有分析出热泉中的矿物质成分,才能精准改造共生体的基因。”
阿凯当机立断,决定亲自驾驶登陆舱前往裂谷带:“无人探测器无法采集深层样本,我带北刍一和阿木下去,小汐和林教授在星穗号上监控环境,北刍二负责远程操控设备。”
登陆舱降落在裂谷带的晶体表面时,舱体受到了轻微的震动——下方的晶体似乎在缓慢移动。阿凯打开登陆舱的舱门,一股寒冷的空气涌了进来,带着淡淡的金属气味。他踩在晶体表面,脚下传来清脆的响声,晶体表面的粉末沾在靴子上,呈现出淡蓝色的光泽。“这里的重力是地球的0.8倍,行动要注意平衡。”他转身协助北刍一卸下钻探设备,“我们需要在热泉通道上方钻一个直径一米的孔洞,采集水样和地质样本。”
北刍一将高频振动钻探机固定在晶体表面,启动开关的瞬间,钻探机发出尖锐的嗡鸣,晶体表面的粉末飞溅。阿木则在一旁架设成分分析仪,探头对准钻探机的工作区域,实时监测晶体的结构变化。“晶体的硬度在下降,高温确实在软化它的分子结构!”阿木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兴奋地喊道,“热泉中的矿物质能与蓝晶中的硅铝酸盐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化合物!”
半小时后,钻探机终于穿透了蓝晶层,一股带着热气的水流从孔洞中喷涌而出,在低温环境下瞬间凝结成冰晶。阿木立刻用特制的保温容器采集水样,容器的内壁覆盖着抗冻涂层,能保持水样的温度稳定。“水样的温度是87℃,含氧量0.5%,含有大量的‘钾、钠、钙’等矿物质。”他快速分析水样成分,屏幕上弹出一组化学方程式,“这些矿物质能与蓝晶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氧化铝’,这两种物质都能溶于水!”
就在他们准备采集地质样本时,地面突然剧烈震动起来,裂谷带的晶体表面出现了巨大的裂缝,远处的晶体开始崩塌。小汐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带着急促的警报声:“检测到强烈的地质活动,热泉通道即将喷发,你们必须立刻撤离!”
阿凯一把抓起装有水样的容器,将钻探机和分析仪快速收回登陆舱。当他们登上登陆舱,刚刚关闭舱门时,一股滚烫的热泉从裂缝中喷涌而出,高度超过百米,在晶体表面凝结成巨大的冰柱。登陆舱升空时,舷窗外的裂谷带已经变成了一片混乱的冰晶海洋,崩塌的晶体撞击在一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回到星穗号后,阿木立刻将水样送入培养舱进行深度分析。他发现水样中含有一种未知的微生物,呈杆状,体表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荚膜,能在8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生存。“这种微生物能分泌一种‘酸性蛋白酶’,能分解蓝晶中的硅铝酸盐复合物!”他将微生物的基因序列提取出来,与绿荧星的共生系统结合,构建出“七基因融合共生体”,“这种新的共生体不仅能在高温环境下生存,还能分泌酸性蛋白酶,加速蓝晶的溶解,同时还能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防止新的晶体形成。”
他将共生体注入模拟蓝晶环境的培养皿中,屏幕上的画面令人振奋——蓝晶样本在共生体的作用下,表面逐渐变得透明,随后开始溶解,形成淡蓝色的溶液。“按照这个速度,一立方米的共生体每天能溶解十立方米的蓝晶。”阿木调出蓝晶星的模型,在裂谷带、热泉区等区域标记出投放点,“只要我们在这些薄弱点投放共生体,它们会随着热泉扩散,逐渐溶解整个蓝晶层。”
林教授看着屏幕上的溶解模拟动画,眼中充满了期待:“蓝晶层溶解后,海洋与大气能重新进行物质交换,海水中的含氧量会逐渐提升。”她点开海洋生物的历史数据,“那些幸存的生物可能躲在深海热泉附近,那里的环境相对稳定,或许能在共生体改造后重新繁衍。”
阎丘兄弟则在改造“共生体投放器”,投放器的外形如同一枚巨型鱼雷,内部装有保温舱和推进系统。“投放器能穿透蓝晶层,将共生体精准投放到热泉通道中。”北刍一指着投放器的头部,“我们加装了‘温度感应装置’,当投放器到达热泉区域时,会自动打开保温舱,释放共生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刍氏自传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刍氏自传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