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老巷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微风带着竹香穿巷而过。工作室的会议桌旁,孙晓正和核心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桌上摊着一份《竹编产业联盟筹备方案》。
“第二批国际订单顺利交付后,不少同行都主动联系我们,想学习咱们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运营经验。”孙晓手指敲了敲方案,“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咱们可以牵头成立竹编产业联盟,整合行业资源,让更多竹编工坊一起发展。”
王爷爷放下手里的竹茶杯,赞许地点头:“这个想法好啊!现在很多小工坊单打独斗,既缺技术又缺市场,成立联盟能抱团取暖,把咱们竹编行业做大做强。”
陈屿翻看着方案里的条款:“联盟成立后,咱们可以共享供应商资源,批量采购竹材和设备,能降低不少成本。还能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避免恶性竞争。”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搭建交流平台,”苏晴补充道,“让不同工坊的手艺人互相学习,分享创新经验,这样整个行业才能不断进步。”
周阳举着相机,笑着说:“我已经策划好了联盟的宣传方案,先制作一支宣传片,展示各地竹编工坊的特色,再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吸引更多同行加入。”
孙晓站起身:“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咱们就分头行动。王爷爷,麻烦您联系业内的老艺人,争取他们的支持;陈屿负责对接供应商,谈共享合作事宜;苏晴和李然完善联盟的质量标准和章程;周阳、张琪、吴悠负责宣传和联络同行。”
接下来的一个月,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王爷爷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周边的村镇,拜访一位位相识多年的老艺人。
“老李,咱们成立竹编产业联盟,以后有订单一起接,有技术一起学,你看怎么样?”在李师傅的工坊里,王爷爷递上一杯热茶。
李师傅放下手里的竹编活,眼睛一亮:“老王,这可是大好事!我早就盼着有这么个组织了,跟着你们干,我放心!”
短短半个月,王爷爷就说服了十几家有实力的竹编工坊加入联盟。陈屿也顺利和几家大型供应商达成协议,联盟成员采购材料和设备时,能享受八折优惠。
苏晴和李然则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结合老巷竹编的生产经验,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竹编产品质量标准。“从竹材的选择、干燥处理,到编织工艺、成品检验,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苏晴拿着标准手册,向孙晓汇报。
周阳的宣传工作也成效显着,宣传片发布后,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外地的竹编工坊纷纷来电咨询,表达了加入联盟的意愿。
这天上午,工作室里挤满了来自各地的竹编工坊负责人。他们围着陈列的竹编产品,互相交流着经验,气氛热烈。
“孙总,你们的竹编树脂台灯太有创意了,我们也想学习这种创新工艺。”一位来自南方的负责人说道。
“没问题,联盟成立后,我们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把创新工艺分享给大家。”孙晓笑着回应。
上午十点,竹编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正式开始。孙晓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同行们,心情激动:“今天,竹编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享资源、共促创新,一定能让传统竹编手艺焕发新的生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一起审议并通过了联盟章程和质量标准,选举孙晓为联盟理事长,王爷爷为技术顾问。
成立大会结束后,联盟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孙晓提出了近期的工作计划:“首先,我们要组织第一期技术培训班,由王爷爷和咱们工作室的技术骨干授课;其次,整合订单资源,把一些零散的小订单分配给联盟成员,提高大家的产能利用率;最后,联合开发一款联盟专属的文创产品,提升联盟的品牌影响力。”
“我觉得可以开发一款‘竹韵联盟’主题的茶具套装,”苏晴提议道,“结合各地竹编工坊的特色工艺,每个部件由不同的工坊制作,既体现联盟的凝聚力,又能展示各地的竹编技艺。”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接下来,各工坊负责人根据自身的工艺特长,认领了茶具套装的不同部件:李师傅的工坊负责编织茶盘,南方的工坊负责制作竹编茶杯,老巷竹编则负责设计和组装。
技术培训班也如期开班了。王爷爷亲自授课,从竹编的基础技法到创新工艺,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员们。苏晴和李然则讲解了产品设计和市场运营的知识,周阳则分享了新媒体营销的技巧。
“王老师,这个双丝编织法太难了,您能再演示一遍吗?”一位学员举手问道。
王爷爷拿起竹丝,耐心地演示着:“别急,左手拿竹丝,右手轻轻转动,力度要均匀,你看这样……”
培训班的氛围非常浓厚,学员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进步很快。不少学员感慨道:“参加这次培训,真是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技术,还认识了这么多同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