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护林站的木屋在晨光中显露出全貌,破败,但结构还算完整,暂时隔绝了山林间的湿冷和潜在的危险。林深用找到的、还算干净的破布尽量清理出一小块相对干燥的角落,让疲惫不堪的沈瑶能够休息。他自己则靠坐在窗边,警惕地留意着外面的动静,手中反复摩挲着那片冰冷的金属碎片。
晨曦透过破旧的窗棂,在布满灰尘的空气里投下几道斑驳的光柱。光线落在金属碎片上,那些极其细微的蚀刻纹路在特定的角度下,似乎比夜晚看得更清晰了一些。林深眯起眼睛,几乎将碎片贴到眼前,仔细辨认。
纹路确实非常古老,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不像是装饰,更像是一种记录信息的符号系统,与他所知的任何古代文字或图腾都不同。它们弯曲、交错,构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几何美感,隐隐透出一种超越时代的精密感。
“让我看看。”沈瑶休息了一会儿,恢复了些精神,凑了过来。作为法医,她对细微痕迹的观察力远超常人。她接过碎片,就着阳光,用手指轻轻感受着上面的刻痕。
“这种蚀刻工艺非常特别。”她沉吟道,“不是用工具凿刻的,更像是用某种酸液或者高温能量,极其精准地‘烧’出来的。边缘光滑,深度均匀,以古代的科技水平,几乎不可能做到。”
她的话让林深心中一动。母亲的研究,难道真的触及了某种远超当时认知的古代文明遗迹?
“还有,”沈瑶将碎片侧过来,对着光,“你看这些纹路的走向,虽然残缺,但似乎有某种规律。它们不是杂乱无章的,你看这里,这几条线的弧度,还有这个交叉点像不像是星图的一部分?或者某种复杂机械的传动图纸?”
星图?机械?林深接过碎片,按照沈瑶指点的角度观察。果然,那些纹路在整体残缺的情况下,局部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完整性和指向性。尤其是其中一个类似螺旋渐开线的图案,以及几个特定的节点,确实与他在母亲笔记中见过的某些古老星图或机关图解有几分神似,但更加抽象和精炼。
“归藏。”林深喃喃自语,再次翻出母亲手稿中那个标注着“归藏”的页面。除了那个词,旁边只有一个简单的箭头符号,再无其他提示。
“归藏。”沈瑶也思索着,“《归藏》是传说中的古易,与《连山》、《周易》并称三易,但早已失传。如果母亲指的是这个,那这片金属难道与《归藏易》有关?或者说,‘归藏’本身,指的是一个地方?一个收藏或隐藏着古老秘密的地方?”
这个推测与林深的直觉不谋而合。母亲用“归藏”这个词,绝非随意标注。这片金属碎片,很可能就是指向那个“归藏之地”的钥匙或地图的一部分。
兴奋之余,是更深的无力感。碎片太小,信息太残缺。没有参照物,没有上下文,他们就像拿着藏宝图的一角,却不知道宝藏埋在哪座山,甚至哪个大陆。
“我们需要更多的碎片。”林深看着手中这片冰冷的金属,“或者,找到能解读这些纹路的线索。”
他想起了那个在“影窟”入口遇到的野人。那人似乎对洞穴和星图有反应,他会不会知道些什么?还有老张和陈队,他们是否也掌握了关于“归藏”的信息?
就在这时,远处山林中隐约传来了几声犬吠,声音虽然遥远,但在这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
林深和沈瑶瞬间绷紧了神经,追兵还没放弃,而且带着搜救犬,找到这里是迟早的事。
“不能待在这里了!”林深立刻起身,将金属碎片和所有重要物品贴身收好,“我们必须继续转移!”
他们迅速检查了一下随身物品:几块压缩饼干,半壶水,一个电量所剩无几的强光手电,以及沈瑶医疗包里的少量药品和工具。资源匮乏,前路未卜。
两人离开了废弃护林站,再次潜入茂密的山林。这一次,他们有了一个模糊的目标,尽量远离追捕,同时寻找可能存在的、与“归藏”或金属碎片纹路相关的线索。沈瑶凭借对地质的了解,建议朝着山脉更深处、人迹罕至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域移动,那里洞穴众多,地形复杂,便于隐藏,也可能存在与古老文明相关的遗迹。
他们在山林中艰难跋涉了一整天,躲避着可能的搜捕队伍,依靠野果和溪水勉强充饥。傍晚时分,他们在一处隐蔽的山谷溪流边暂时休息。
林深再次拿出金属碎片,就着落日的余晖研究。金色的阳光洒在碎片上,那些纹路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流淌着微弱的光泽。他无意中将碎片平放在一块较为光滑的溪边石头上。
奇迹发生了。
当碎片与特定的岩石角度接触,并且夕阳的余晖以某个特定角度照射在碎片表面时,那些原本静止的纹路,竟然在石头上投射出了一幅模糊的、放大了数倍的光影图案。
那图案不再是杂乱的线条,而是一个清晰的、结构对称的、如同某种古老徽章或建筑平面图的复杂图形。图形中心,有一个明显的、与碎片上某个节点对应的空白点,似乎需要嵌入什么东西才能完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十二生肖密案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十二生肖密案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