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郭嘉顺势起身,脸上露出了释然与决绝的笑容。这一声“主公”,标志着两人关系的彻底确立,也标志着陆炎集团的核心,真正凝聚成型!
郭嘉的正式归心,如同给整个集团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
他不再仅仅是客卿谋士,而是真正开始以“军师祭酒”的身份,全面参与到军政大事的决策与执行中。他的第一个建议,便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
“主公,长安陷落,天下失序,此正我辈树立旗帜,收拢人心之良机!”郭嘉在接下来的军议中,侃侃而谈,“然,旗帜不可空树。李傕、郭汜把控朝廷,矫诏乱命,我等若公然对抗,虽得虚名,却失实利,且易成众矢之的。”
“奉孝之意是?”陆炎问道。
“不抗,亦不从。”郭嘉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发布‘告颍川士民书’,乃至传檄周边州郡。书中需痛陈李傕、郭汜祸乱朝纲、欺凌天子之罪,言明我颍川上下,感念汉恩,痛心疾首!然,为保境安民,使百姓免遭战火涂炭,暂无法挥师西向,唯有谨守疆土,内修政理,外御强敌,积蓄力量,以待天时!”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此文关键,在于两点:一,占据道德制高点,将李、郭牢牢钉在国贼耻辱柱上,使我方始终站在‘正义’一方;二,明确表达‘保境安民’‘积蓄力量’的核心主张,将军事上的暂取守势,包装成对百姓负责的仁政!此举,既可安抚境内因长安事变而惶惶的人心,又可向天下士民展示主公的‘理智’与‘担当’,与那些空喊口号、实则割据的诸侯,形成鲜明对比!”
“妙!大妙!”徐逸忍不住击节赞叹,“此乃阳谋!李傕、郭汜即便得知,也无可奈何!而天下有识之士,闻此檄文,必对主公另眼相看!”
陆炎也深以为然。郭嘉此举,完美地解决了长安事变后己方的政治立场问题,既不失大义,又兼顾现实,可谓一举多得。他当即命徐逸会同荀谌,依郭嘉之意,精心起草此文,并广为散布。
果然,檄文一出,在颍川乃至周边州郡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对汉室尚存念想、又对各地军阀失望的士人百姓,看到陆炎集团既明确反对国贼,又以保境安民为己任,不由得心生好感,将其视为乱世中一股难得的清流。前来投奔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再次提升。
紧接着,郭嘉开始着手梳理和优化陆炎集团的内部结构。
他协助陆炎,建立了更为清晰的军政体系。设立“军谋司”,由他总领,负责战略规划、情报分析、作战计划制定;明确赵云为全军统帅,负责作战指挥、部队训练;徐逸总领内政,荀谌辅之,枣祗专司农事,陈午执掌情报与“影卫”。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效率大大提高。
针对军队,郭嘉提出了“精兵简政,梯次配置”的原则。主力野战营保持精锐,装备、训练、待遇皆为最优。郡国兵负责守备、治安。同时,推行“军功授田制”,将士立功,不仅赏赐钱帛,更授予田亩,使其与土地绑定,极大提升了军队的忠诚度和战斗欲望。
在内政上,他建议陆炎,在稳定颍川的基础上,开始秘密向汝南郡北部渗透。不是大规模的军事占领,而是通过支持亲附的当地豪强、派遣官吏、兴修水利、推广屯田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扩大实际控制范围,为未来全面夺取汝南打下坚实基础。
郭嘉就像一位最高明的工程师,对陆炎这台原本粗糙但动力强劲的机器,进行着精密的调试与升级,使其每一个部件都能更好地协同运转,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陆炎对郭嘉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几乎言听计从。他深知,在战略谋划和大局观上,郭嘉远超自己这个拥有现代灵魂的“穿越者”。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超越时代的见识和对历史走向的模糊把握,而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策略,并融入这个时代,正是郭嘉所擅长的。两人的结合,堪称完美互补。
潜龙,终于得到了那片至关重要的“云翼”。
不再是凭借勇力和些许先知在乱世中挣扎求生,而是真正开始以清晰的战略、完善的内政、强大的军力,有条不紊地构筑着自己的霸业之基。
站在阳翟城头,望着城外生机勃勃的田野和远处森严的军营,陆炎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身旁,是一袭青衫,目光似乎已洞穿未来迷雾的郭奉孝。
“奉孝,你看这天下,下一步,风会从哪个方向吹来?”陆炎轻声问道。
郭嘉微微一笑,羽扇(此时尚未流行,仅为文学形象)轻摇,指向东南:“淮南袁术,冢中枯骨,却妄自称尊,其败不远。荆州刘表,守户之大,难有作为。中原之地,能与我主争锋者,唯北地袁本初,与兖州曹孟德耳。”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然,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主公只需稳坐颍川,高筑墙,广积粮,观其鹬蚌相争,待其时也……”
陆炎会意,点了点头。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