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乃颍川名士之后,其兄辛评亦在河北袁绍处为谋士。他年约三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髯,眼神清澈而沉稳,既有名士风范,又不乏务实干练。受命之时,他并无惧色,反而有种临危受命的从容。
“佐治,此行凶险,袁术性情乖戾,若言语不当,恐有杀身之祸。”临行前,荀谌亲自为其送行,语带关切。
辛毗淡然一笑,整理着使者的冠冕袍服:“友若兄放心。袁公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其势愈颓,其心愈虚。越是此时,他越需要外在的‘认可’,哪怕是来自敌人的。毗此番前去,非是乞降,乃是给他一个体面的选择,亦是给我军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机会。即便不成,能亲见其虚实,探其臣子之心,亦是大功。”
他顿了顿,低声道:“况且,主公与奉孝先生既行此策,必有后手。毗非独行。”
荀谌闻言,知其心中有数,便不再多言,只是郑重一揖:“一切小心。”
数日后,经过精心安排和影卫的暗中护送,辛毗手持陆炎以“汉豫州牧、镇东将军”名义发出的文书,通过一条相对隐蔽但被影卫摸清的通道,抵达了寿春城下。
此时的寿春,城门守卫森严,盘查极严,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压抑。当辛毗表明身份和来意后,守城将领不敢怠慢,立刻飞报宫中。
皇宫内,袁术正为各地催粮不力、军中怨声载道而烦躁不堪,闻听陆炎遣使而来,先是一愣,随即勃然作色:“陆文韬小儿,竟敢遣使前来!是来看朕的笑话吗?!推出去斩了!”
侍立一旁的杨弘连忙劝阻:“陛下息怒!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况且,陆炎此时遣使,或有意转圜?不妨一见,听其言,观其行,再做决断不迟。”
张勋也道:“陛下,见一见使者,或可探知豫州军虚实意图。”
袁术冷哼一声,他虽然愤怒,但也并非完全失去理智,尤其是在如今困境之下,任何可能的信息都显得重要。他挥了挥手,不耐烦道:“那就让他进来!朕倒要看看,那陆文韬想玩什么把戏!”
大殿之上,气氛肃杀。武士持戟林立,甲胄森然,目光如刀般聚焦在缓缓步入殿中的辛毗身上。
辛毗身着使者冠服,步履从容,面对这刻意营造的威压,面色平静如水。他行至御阶之下,依照礼节,躬身施礼,声音清朗而不卑不亢:“汉豫州牧、镇东将军陆公麾下使者,颍川辛毗,奉我主之命,拜见…将军。”他刻意略去了“陛下”二字,只以“将军”相称。
这一细微的差别,如同针尖般刺入袁术敏感的神经。他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寒声道:“辛毗?朕听说过你。陆文韬派你来,所为何事?若是为乞降,或许朕可考虑饶他性命!”
殿中一些袁术的嫡系近臣发出低低的嗤笑声。
辛毗仿佛未闻,直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袁术那充满戾气的眼神:“将军误会了。我主遣毗前来,非为乞降,实为怜悯。”
“怜悯?”袁术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怒极反笑,“朕受命于天,富有四海,需要他陆文韬怜悯?!”
辛毗不疾不徐,继续说道:“将军雄踞江淮,本是一方雄主。然,自僭称尊号以来,天怒人怨,士林离心,百姓困顿。今我主奉天子明诏(此处模糊处理,既可指许都汉帝,亦可强调大义名分),兴义兵以讨不臣,非为私利,实为天下苍生。淮北一战,将军损兵折将,屏障尽失,想必将军已深知我军兵锋之利,亦明了江淮民心之向背。”
他话语清晰,句句如刀,割在袁术及其臣子的痛处。袁术脸色铁青,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却强忍着没有立刻发作。
“我主仁德,不忍见寿春繁华毁于战火,不忍见江淮百姓再遭涂炭。”辛毗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恳切”,“故特遣毗前来,愿给将军一条明路。若将军愿去帝号,上交传国玉玺,向朝廷请罪。我主可上表天子,保将军性命无虞,仍赐爵位,使将军得以安享富贵,善终天年。如此,既可保全宗族,亦可免江淮生灵再遭兵祸。望将军三思。”
这番话,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瞬间让整个大殿炸开了锅!
“狂悖!”
“大胆辛毗!安敢如此辱我陛下!”
“陛下,请斩此獠,以正视听!”袁术的嫡系们纷纷怒斥,群情激愤。
然而,一些如张勋、杨弘等相对清醒的官员,虽然也面露怒色,但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复杂。辛毗的话虽然难听,却戳中了当前最现实的问题——打,还能打赢吗?硬撑下去,结局会是什么?
袁术胸膛剧烈起伏,死死盯着辛毗,眼中杀机毕露。他几乎要忍不住下令将此人拖出去剁成肉泥。但残存的理智告诉他,杀了使者简单,却等于彻底堵死了任何可能的退路,并且会显得他气量狭小,畏惧对方的言辞。
更重要的是,辛毗那句“上交传国玉玺”,像是一把钥匙,触动了他内心最深处、最偏执的执念。玉玺,是他的命根子,是他“天命所归”的象征,岂能交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