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与子龙将军,侥幸得脱,非统之能,实乃数千将士忠魂庇佑,亦赖主公洪福,徐盛将军接应及时。”庞统最终总结道,再次深深一揖,“然,沛国新得之地,尽丧敌手,我军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此皆统谋划不周,御敌不力之过,请主公……降罪!”
陆炎缓缓从主位上站起,一步步走到庞统面前,亲手将他扶起。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责备,只有深沉的痛惜和一种如同寒冰般的冷静。
“士元,此战之败,罪不在你与子龙,更不在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陆炎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罪在曹操之残暴,罪在其无视天道人心!罪亦在我——陆文韬!”
他环视堂下众臣,语气沉痛而坦诚:“是我,低估了曹操急于解决东南隐患、不惜代价的决心!是我,在战略上未能给予沛国前线更及时、更有力的支援!是我,对曹贼可能行此酷烈手段,预估不足!”
这番自我检讨,让堂下众人皆是一震。主公竟将责任揽于自身!
“然,”陆炎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铿锵起来,如同金铁交鸣,“败了,就是败了!我陆文韬,并非输不起!沛国之败,相县之殇,数千将士之血,不会白流!此仇,必报!此恨,必雪!”
他走到大堂中央,目光如电,扫过每一位文臣武将:“但在此之前,我等需 ‘痛定思痛’!需知为何而败,方能知如何而胜!”
他看向庞统:“士元,你亲历此战,感触最深。依你之见,我军此番最大的教训为何?”
庞统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沉声道:“回主公,统以为,教训有三!”
“其一,兵力与底蕴之不足。曹操可调动数州之力,集结八万乃至十万大军,从容布置。而我军虽精锐,然两面受敌(曹操、刘表),兵力分散,面对曹操主力倾力一击,捉襟见肘,只能被动防御,难以持久。”
“其二,盟友协同之局限。刘皇叔虽竭力相助,出兵彭城,行围魏救赵之策,然其自身兵力有限,新得广陵,根基未稳,难以对曹操造成致命威胁,牵制效果终有极限。”
“其三,亦是关键,”庞统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对曹操行事底线预估不足!我等皆知曹孟德乃奸雄,却未料其竟敢行此焚城灭迹、有伤天和之暴行!其用兵,已不择手段!日后对垒,需以此为标准,料敌从宽,预做最坏打算!”
庞统的分析,切中要害,堂下众人纷纷点头,面露沉思。
陆炎赞许地点了点头:“士元所言,句句珠玑!那么,接下来,我等当如何?”
鲁肃此时出列,拱手道:“主公,庞监军。肃以为,当务之急,乃 ‘外稳局势,内修甲兵’!”
“外,需立刻加强与刘皇叔之盟谊,遣使慰劳,明确共同抗曹之立场,协调下一步行动。同时,对荆州刘表,亦需遣使缓和,至少确保其在我与曹操相争时,保持中立,不至背后掣肘。”
“内,则需大力整军经武!精简部队,淘汰老弱,补充精锐;加紧打造军械,尤其是强弓硬弩、守城器械,以应对曹操之下次进攻;广积粮草,推行新政,安抚流民,深根固本以待时变!”
荀谌补充道:“子敬(鲁肃)所言极是。此外,还需大力褒奖抚恤沛国阵亡将士家属,厚待伤残者,立祠祭祀,凝聚军心民心!让天下人知,追随主公,虽死犹荣!”
徐盛也嗡声道:“末将请命,愿赴各军,以沛国之战为鉴,严加操练!必练出一支能打硬仗、恶仗之铁军!”
文臣献策,武将请命,一股化悲痛为力量、矢志复仇的激昂情绪,开始在堂上弥漫。
陆炎看着麾下这群虽然遭受重创,却并未消沉,反而更加团结、更加坚定的班底,心中稍感欣慰。他走回主位,沉声道:
“便依诸位之见!”
“荀谌、鲁肃,负责对外联络与内政整顿,抚恤事宜由荀谌总揽,务必周到!”
“徐盛、文聘,负责整军备武,严加操练!各军需以沛国之战为教材,总结得失!”
“广派斥候,严密监视曹操及其附庸动向!一有异动,即刻来报!”
“待子龙伤愈,士元休养妥当,再行详细复盘,制定下一步战略!”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无比,望向北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屋宇,看到那片被烈火焚尽的焦土。
“曹操……今日你以烈火焚我城池,杀我将士。他日,我必以雷霆之势,踏破许都,告慰我豫州英灵!此誓,天地共鉴!”
“谨遵主公之命!”堂下众人,包括庞统在内,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喜欢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