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走到叶梓身边,手里拿着父亲的旧笔记,笔记封面已经磨损,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 那是 2120 年,他父亲和技术团队在意识传输原型机前的合影。“我父亲当年就是因为不想让技术变成少数人的特权,才被元脑调到偏远的火星节点。” 赵宇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在笔记里写过,‘最好的技术,应该像空气一样,每个人都能免费呼吸到’。现在这个制度,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上周,有个叫阿明的非洲少年,用我优化的算法改了个‘简易算力分配小程序’—— 他们村之前用太阳能算力,一到晚上就不够用,老人的记忆备份经常中断。阿明的程序能把白天多余的算力存起来,晚上分给需要的人,现在村里的老人再也不用怕忘记事了。阿明拿了 150 点贡献值,他说要攒够点数,给村里的小学换‘星际天文记忆包’—— 这比我当年靠父亲的关系拿到的任何荣誉都有意义。”
天幕上突然播放起阿明发来的视频:非洲某村庄的小学里,十几个孩子围着一台旧平板,平板上播放着火星表面的影像,阿明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张画满公式的纸,正在给孩子们讲解 “算力储存原理”。视频的最后,阿明对着镜头鞠躬:“谢谢林科哥哥和赵宇老师,我以后要开发更多程序,让我们村的算力越来越多,让每个小朋友都能记住星星的样子!”
“第三类是公益贡献,也是最能体现‘算力共享’理念的一类。” 苏婉的声音温柔却坚定,她身后的屏幕播放着记忆档案馆的公益活动画面:志愿者们背着 “流动记忆箱”,在雪山脚下的村庄里帮老人备份记忆;孩子们用捐赠的算力设备,在帐篷学校里学习 “农作物种植记忆课程”。“只要你捐赠算力给公益项目,就能按捐赠量得 50 到 500 点贡献值。比如你捐赠 100 算力币给‘贫困儿童教育记忆项目’,能得 50 点;捐赠 5000 币给‘老人深度记忆修复项目’,能得 300 点;要是像陈明先生那样,捐赠 币,并且把自己的算力站改成公益站点,就能得 500 点。” 苏婉顿了顿,眼神变得严肃,“但我们有个铁规矩:捐赠的算力必须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能用囤积的算力换贡献值。小艾和备用宙斯会实时监控每一笔捐赠的来源,要是发现有人用非法手段刷贡献值,立刻冻结账号,还要补做 100 小时的社区服务 —— 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公平,不是表面的数字。”
陈明站起身,他身上的定制西装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手指上的钻戒早就摘了,换成了一枚联盟志愿者徽章。“我之前总觉得,有钱就能买到一切 —— 能买到高端算力设备,能买到别人的劳动,甚至能买到‘优先活下去’的资格。” 陈明的声音有些沙哑,“上周我去西城区的记忆档案馆,遇到一个叫李奶奶的老人。她因为元脑时代的算力剥削,记不住自己老伴的样子,只能每天抱着一张模糊的老照片哭。我问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说‘想再记住老伴的声音,哪怕只有一天’。那天晚上,我回去就把家里多余的五台量子算力终端捐了,还把自己的私人算力站改成了公益站,每天能帮 200 人免费备份记忆。现在我每天都去公益站帮忙,帮老人调试设备,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 我发现,用算力帮别人留住记忆,比囤再多算力都踏实。”
启动仪式结束后,“贡献值 APP” 在全球 197 个国家同步上线。林科坐在后台的监控室里,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上线 10 分钟,注册用户突破 100 万;30 分钟,完成基础贡献的用户达到 50 万;1 小时,公益贡献捐赠总额突破 100 万算力币,提交技术贡献方案的有 3000 多个,其中有 200 多个来自贫民窟的年轻人。
“有人在刷贡献值。” 小艾的虚拟影像突然弹出,屏幕上标出一个异常账号,“这个用户叫‘算力精英 001’,声称自己一天完成了 50 次社区服务,但定位显示他一直在豪华酒店里,没有移动过。”
林科点击账号详情,发现这个用户是之前和陈明一起反对贡献值制度的富人。“通知他所在地区的联盟分部,让志愿者上门核实。” 林科的语气很平静,“要是情况属实,冻结账号,要求他补做 100 小时的真实社区服务 —— 我们的制度不是给富人钻空子的,是给真正做事的人机会。”
两个小时后,分部传来消息:那个富人确实在刷贡献值,他雇人伪造了社区服务记录。现在他正跟着志愿者,在贫民窟的养老院里帮老人打扫卫生,脸上满是羞愧。“他说以后再也不搞这些歪门邪道了,要靠自己的劳动攒贡献值。” 分部的负责人在通讯里说,“养老院的老人还教他怎么用旧设备,他学得很认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