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的马车上,气氛和来的时候已是天差地别。
来时,钱氏和周氏心里还存着几分对沈灵珂的同情和担忧,生怕这位新侄媳妇在宫里出岔子,丢了谢家的脸。
可现在,两人并排坐在宽敞的车厢里,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她们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的飘向对面那个正闭目养神的纤弱身影。
车窗外光影流转,明明灭灭的照在沈灵珂那张苍白的小脸上。她安静的靠着软垫,长长的睫毛垂着,呼吸平稳,仿佛在凤仪宫那场交锋中耗尽了所有气力,此刻已经睡着了。
睡着了?
钱氏和周氏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神情——震撼,敬畏,还有一丝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恐惧。
这位侄媳妇,哪里是什么需要人保护的病秧子!
这分明是一尊不动声色的煞神!
钱氏的心脏直到现在还在砰砰狂跳。她脑子里一遍又一遍的回放着凤仪宫里的情景。丽妃的咄咄逼人,沈灵珂那不疾不徐,却字字诛心的反击,以及最后满殿命妇争先恐后捐款的热闹场面……
太可怕了!
她原以为沈灵珂只是个有点小聪明的女子,可今天她才明白,那哪里是小聪明,分明是能把人算计到骨子里的本事!
三言两语,就把自己从绝境中摘了出来,还顺手把皇后捧上了天,把丽妃踩进了泥里,最后还引得满朝文武的家眷上赶着给谢家送人情、送银子。
这一环扣一环的,简直比戏文里的顶尖谋士还厉害!
周氏更是手心里全是冷汗。她想的更深一层。这位侄媳妇,入府不过短短数月,先是收服了老祖宗的心,现在又得了皇后娘娘的青眼,还在整个京城贵妇圈里立下了名声。
这手段……这心计……
周氏偷偷瞥了一眼沈灵珂,心中暗自庆幸,幸好自己就是敬茶那会出言无状而已,没动过什么歪心思,后面一直都对这位侄媳妇恭恭敬敬的。不然,以她这脑子,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马车一路无话,平稳的驶回了谢府。
众人先将老祖宗送回荣安堂。
老祖宗精神矍铄,半点不见疲惫,一坐下就拉着沈灵珂的手,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好孩子,今天真是给祖母,给咱们谢家大大地长了一回脸!”老祖宗拍着沈灵珂的手背,那双苍老的眼睛里满是激赏,“祖母活了这把年纪,就没见过比你更聪慧通透的姑娘!”
钱氏和周氏站在一旁,连声附和:“是啊老祖宗,侄媳妇今日可真是太厉害了!”
“可不是嘛,那丽妃的脸都绿了,真是痛快!”
一直沉默的谢怀瑾,站在不远处,目光落在老祖宗和沈灵珂交握的手上,眸色深沉,不知在想些什么。
寒暄过后,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到了设棚施粥这件事上。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善事,这更是由皇后娘娘亲自盖了章,满朝文武家眷共同参与的大事,办好了,谢家的声望将再上一个台阶。
钱氏首先表态:“侄媳妇,需要我们做什么,你尽管吩咐。这事既然是你牵的头,我们都听你的。”
周氏也连忙点头:“对对对,都听侄媳妇安排。”
经过今天这一遭,她们是心甘情愿的奉沈灵珂,马首是瞻。
沈灵珂也没有推辞,她今日在宫中出尽了风头,若此时再故作谦虚,反而显得虚伪。
她沉吟片刻,抬起头,清澈的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柔弱,条理却清晰的惊人。
“此事既然是因我而起,又得了皇后娘娘的恩典,那便定要办的妥帖,方不负娘娘的信任。”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说与大家听听。”
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
“首先,这次设棚施粥,名义上,必须是以皇上和皇后娘娘体恤万民为先。我们谢家,以及其他所有捐款的府邸,都只是‘响应圣德,代为执行’。”
此言一出,连谢怀瑾的眉梢都微微动了一下。
高明!把所有功劳都推给帝后,自家只当个办事的,这姿态放的足够低,也足够安全。
“其次,所有捐款的夫人和府邸,都要一一登记在册,拟出两份名单。”沈灵珂继续说道,“一份,要写的清清楚楚,工工整整,年后寻个机会,呈进宫里给皇后娘娘过目。这既是让娘娘知道大家的善心,也是一份对账的明细,免得日后有什么口舌是非。”
“另一份,”她接着说,“预抄一份,送到万福寺去。就说是我朝天子仁德,后宫贤明,百官同心,为感念天恩,特请万福寺高僧为天下百姓诵经祈福,愿我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份名单,就放在祈福的经案上。”
话音落下,满室俱静。
钱氏和周氏已经听傻了。
她们只想着怎么把粥棚搭起来,把银子花出去,这位侄媳妇却已经想到了如何利用这件事,把人情做足,把名声挣到,连圣心和佛恩都考虑进去了,简直滴水不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继室在上:用黛玉文学钓系首辅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继室在上:用黛玉文学钓系首辅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