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巴伐利亚,”他举例道,“即使在那里,在那个苏维埃政权已经成立的地方,艾斯纳遇刺后,苏维埃政权也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而其影响力远未覆盖整个德国。”
“我们德共在整个德国的群众基础,还远远不够雄厚。”
“在广大的农村,在小资产阶级左翼中,甚至在许多尚未完全觉醒的工人群体中,我们的影响力依然有限。”
“此刻若贸然夺取柏林,宣布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只会让我们成为一个被全国反动势力包围的孤岛,重蹈巴黎公社的覆辙。”
他的分析像冷水一样浇在人们心头,却也带着一种令人清醒的力量。
李卜克内西紧握的拳头不知不觉已经松开,卢森堡的眼神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
“因此,我的战略构想是:”林总结道,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志,“通过灵活的游击战,消耗敌人,锻炼我们的队伍,等待时机。”
“在时机成熟时,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清除掉柏林及周边地区反动势力的主要武装力量,尤其是最危险、最残暴的自由军团。”
“然后,在敌人暂时失去武力依托、陷入混乱的窗口期,我们不是急于去组建一个无法巩固的政权,而是应该再次主动地、有组织地转入群众工作和地下发展。”
他描绘了一幅与传统起义截然不同的图景:
“利用我们消灭自由军团后获得的威望和喘息空间,将工作重心重新放回到深入工厂、社区、农村,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将‘毛细血管’网络铺设到更广阔的地区。”
“当我们的力量真正扎根于整个德意志的肌体之中时,夺取政权才会是水到渠成、真正稳固的事情。”
林最后总结道,声音中带着一种罕见的激情:“眼前的斗争,不是为了明天就坐上总理的宝座,而是为了给后天的彻底胜利,扫清最凶恶的拦路虎,并积蓄最磅礴的力量。”
会议室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林知道,他的战略,充满了东方式的智慧,强调忍耐、迂回和长远的积累。
这与欧洲传统工人运动中常见的、带有某种浪漫主义色彩的决战冲动截然不同。
可是,革命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
忍,不是认输了。
忍耐,就是要想得开,挺得住!
罗莎·卢森堡缓缓抬起头,她的眼神复杂,既有对林战略远见的欣赏,也有对现实严峻的无奈。
她轻声说道,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这意味着,我们将要经历一个更加漫长、更加黑暗的隧道。”
“但是,也许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革命道路。”
列奥·约吉希斯则看着林,仿佛要重新评估这个年轻人。
他提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战术。
更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却可能真正通向胜利的、截然不同的革命道路。
窗外,二月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柏林的大街小巷。
喜欢穿越1918:红星照耀德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穿越1918:红星照耀德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