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一峰潜心研究的同时,岛上的产业依旧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顾牧和程一琳每天依旧会巡视各岛屿的生产情况,加工厂的订单源源不断,与刘楠的交易稳定而顺畅,岛上的生活富足而安宁。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新的问题悄然出现,打破了岛上的安宁。
按照往日的交易周期,王琼的渔船本该在这几日抵达八号岛。顾牧特意乘船前往八号岛等候,远远便看到王琼的渔船慢悠悠地驶近,只是船身吃水明显比以往浅了许多,显然装载的货物并不多。
渔船靠岸后,王琼带着几分疲惫和无奈跳上岸,他身后的船员们正费力地搬着几个装满鱼货的木桶,数量比起以往足足少了大半。顾牧上前搭手,随口问道:“王琼,最近的鱼货怎么这么少?”
王琼叹了口气,在岸边的礁石上坐下,点燃一支烟,脸上满是愁容:“顾牧大哥,不瞒你说,现在打鱼是越来越难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嫌打鱼苦、收入不稳定,一个个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些年纪大的,体力跟不上,出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他吸了口烟,缓缓吐出烟圈:“而且现在国家有了限渔政策,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划定了禁渔期,还限制了捕鱼的工具和数量,咱们能打到的鱼自然就少了。”
顾牧心中一沉,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那以后的交易怎么办?我们加工厂还等着鱼货来加工呢。”
王琼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一丝迷茫:“我也不知道啊。说实话,我现在也在犹豫,要不要也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这打鱼的收入越来越微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出去打工说不定还能多挣点。”
顾牧听着王琼的话,心中泛起阵阵焦虑。王琼提供的鱼货是加工厂的主要原料来源,若是他真的停止供货,加工厂很快就会陷入停工困境,与刘楠的交易也将被迫中断,岛上的产业体系恐怕会受到重创。
接下来的几次交易,王琼带来的鱼货一次比一次少。最后一次登上八号岛时,他只带来了两小桶鱼干,脸上满是歉意:“顾牧大哥,实在对不住,这次就只有这么多了。村里的渔船基本都停了,我这也是托了几个老伙计,才勉强收上来这些。我已经决定了,下个月就动身出去打工,这打鱼的营生,是真的做不下去了。”
顾牧心中虽急,但也知道王琼的难处,只能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那我也不挽留了。在外打拼不容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
送走王琼后,顾牧独自站在八号岛的岸边,望着茫茫大海,心中满是沉重。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焦虑。
回到主岛后,顾牧将情况告诉了程一琳,两人在别墅的客厅里相对无言,气氛格外压抑。“牧哥哥,这可怎么办啊?王琼走了,咱们的鱼货来源就断了,加工厂总不能一直停工吧?”程一琳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顾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寻找解决办法。他忽然想起了王琼之前在交易时无意中说过的话——“顾牧大哥,说起来也奇怪,外界的海水这几年越来越浑浊,可咱们八号岛周边的海水,却始终这么澄澈,一点污染都没有,就像有层看不见的屏障似的。”
“琳儿,我想到了!”顾牧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王琼说八号岛周边的海水澄澈无污染,咱们七色彩虹群岛周围海域这么广阔,生态环境又这么独特,水产资源肯定非常丰富。以前咱们只是依赖王琼供货,没有主动去开发,现在既然他不能再提供鱼货,咱们不如自己搞生态养殖!”
程一琳愣了一下,随即眼中也燃起了希望:“自己搞养殖?可我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
“我们没有,但一峰有啊!”顾牧说道,“一峰是搞海洋生物研究的,对海洋生态和水产养殖肯定有深入的了解。让他来负责这件事,建立大型的生态养殖场,这样咱们的货源就能源源不断,再也不用依赖外人了。”
程一琳连连点头:“对!一峰肯定能行!而且这些年咱们通过交易积累了不少资金,建几个大型生态养殖场完全没问题。”
两人当即找到程一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程一峰听后,立刻兴奋起来:“建立生态养殖场?这简直是个绝佳的主意!咱们岛的海域环境得天独厚,水质好、生态稳定,非常适合开展生态养殖。这样既能解决加工厂的货源问题,又能充分利用岛上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你觉得咱们应该养殖哪些品种呢?”顾牧问道。
程一峰思索片刻,说道:“可以搞多元化养殖。海鱼方面,选择金枪鱼、鳕鱼、三文鱼这些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贝类的话,鲍鱼、扇贝、生蚝都是不错的选择,咱们岛上的海域条件很适合它们生长;还可以养殖一些对虾、梭子蟹,丰富产品种类。这样既能满足加工厂的生产需求,后续还能拓展更多交易品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