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五年耕织与方舟终局
七色彩虹群岛的晨光在五年间流转成不变的韵律,金色的光线穿透澄澈的大气层,洒在错落有致的生活区与阡陌纵横的农田上。曾经稚嫩的树苗已长成挺拔的乔木,环绕着一座座整洁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农作物的清香。灾难过去五年,这座被结界庇护的方舟,在人类的坚韧与劳作中,愈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教育革新:以生存为根的火种培育
“大家仔细看,这片水培蔬菜的营养液配比很关键,氮磷钾的比例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期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产量和口感。”农业课的田间,二十岁的林宇正拿着量杯,向围在身边的孩子们演示营养液的调配。五年前,他还是个刚被接上岛的十二岁少年,如今已成长为农业小组的技术骨干,负责指导孩子们的实践课程。
岛上的教育体系早已摆脱了灾难前的固有模式,以“生存优先、实用为主”为核心,构建起一套多元化的数字化教育体系。每个生活区都配备了先进的全息教室,孩子们通过沉浸式设备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但更多的时间则是在田间、工坊、码头度过,在实践中掌握生存技能。
(一)分阶教育:适配成长的能力培养
- 基础阶段(6-10岁):以文化启蒙和兴趣引导为主,通过趣味课程传授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同时组织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滋养心灵。每周安排两次户外认知课,让孩子们认识岛上的动植物,了解生态环境。
- 实践阶段(11-15岁):根据孩子们的意愿和天赋,分设农业、捕鱼、建筑、机械等专业方向。农业组的孩子跟着农民学习耕种、养殖;捕鱼组的孩子在码头学习织网、驾船、辨识鱼类;建筑组的孩子参与房屋搭建和设施维修;机械组的孩子则跟随工程师维护岛上的电力、通讯设备。
- 进阶阶段(16岁以上):表现优异的孩子可以加入各个生产部门,参与实际工作,从助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如林宇这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少年,已成为岛上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数字化赋能:高效的知识传递
岛上的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了灾难前储备的全球优质教学资源,孩子们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顾牧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专属的学习软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岛上的实际生产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时,软件会通过全息投影展示建筑图纸,让孩子们理解如何运用几何原理进行房屋设计;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孩子们可以通过VR设备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太实用了!”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老师感慨道,“以前在学校里教孩子们理论知识,他们总是觉得枯燥难懂。现在通过实践教学,孩子们不仅学得快,还能立刻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五年间,岛上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茁壮成长。他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生存技能,还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看着孩子们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能够为岛上建设贡献力量的青年,顾牧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些孩子就是人类的未来,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和拥有的品质,将是重建家园的希望所在。
二、岛链繁荣:各司其职的生存图景
经过五年的建设,七色彩虹群岛的设施已日趋完善。主岛与七座附属岛屿之间通过跨海桥梁和渡轮连接,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各个岛屿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发展出不同的产业,共同支撑着岛链的运转。
(一)农业体系:自给自足的粮食保障
主岛和黄岛、绿岛以农业生产为主,大片的农田里种植着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各类蔬菜和水果。农业组的居民们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实现了粮食的高产稳产。同时,他们还发展了养殖业,在山坡上放养牛羊,在沿海地区建立了水产养殖场,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确保岛上居民的肉、蛋、奶供应。
“今年的水稻收成不错,亩产比去年提高了一成。”农业部门负责人拿着丰收报表向顾牧汇报,“我们新培育的抗逆性水稻品种,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依然表现良好,完全能够满足岛上的粮食需求。”
(二)工业与基建:坚实的后勤支撑
电岛作为岛上的工业中心,建有发电厂、机械厂和建材厂。发电厂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发电,为整个岛链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机械厂负责维修和制造各类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建材厂则利用岛上的资源,生产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为岛上的基建工程提供保障。
工程部门的居民们常年忙碌在各个岛屿上,不断完善岛上的基础设施。他们修复了在灾难中受损的道路和桥梁,新建了多所学校、医院和公共活动中心。同时,他们还在第二岛链的边缘修建了防护堤,进一步增强岛链的抗灾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