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成荣没能参加江西的军事行动,因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就少了一份军功助力,否则他对此事的把握,很可能就不止三成了。
但对于在场这些久经世事的老狐狸来说,三成把握,已经是一个绝对值得一搏的概率了。
既然戴成荣仅凭自己的力量都能有三成把握,那如果加上盐商集团提供的全力支持,这还不得五成往上啊?
至于为此要花费多少钱财,那对盐商们来说并不是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富可敌国这个词,用来形容他们的财力可谓是恰如其分。
更何况他们也知道这些钱不会白花,戴成荣所能提供的一些内部消息,其价值可不是市面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来源可比的,能为盐商集团带来的收益一向十分可观。
而且由此所取得的收益往往还不只是经济方面,更是能为盐商集团争取到宝贵的政治资本,而这也正是老盐商们如今最为在意的东西。
扬州盐商集团如今能将生意拓展到江浙地区之外,甚至是遥远的海外殖民地,戴成荣在中间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例如在1652年王汤姆率部远征北美之前,戴成荣便向自家人通报了相关的消息。
盐商集团虽无追随王汤姆前往北美的打算,但只要提前掌握了这种消息,专门筹集一大批远征军所需的各种补给品,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打包出售给国防部,既有可观的经济收益,又能凭借出色的办事效率赢得军方的肯定。
正是因为这一次的优异表现,盐商集团甚至拿到了北美远征军在国内采购部分补给物资的长期订单。这种合作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轻易中断,时间可能会长达十年以上,甚至持续几代人。
1657年第二次对明战争期间,盐商集团也是得益于戴成荣的指点,提前数日从南京等地撤离了办事机构,大大减小了战争期间的损失。
然后在战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返回原驻地重启办事机构,向该地区输送大量物资,一方面平抑物价,另一方面也可供应海汉军补给所需。
像这种既挣钱又能得到海汉高层赏识的做法,的确让盐商集团受益颇多。而信息源戴成荣在军中的地位若能更高一些,接触到的消息层面自然也更有价值,说不定还能有机会直接参与某些军事计划的制定。
这也就难怪七大家族的话事人甚至不需要深思熟虑,当场便向戴英达和戴成荣表明了态度,一定会支持戴成荣去争取这个职位。
几位当家简单交流了一下意见,便大致商量出了几条路子,准备分头发力去进行公关。
军方自然是攻略的重点对象,特别是一手执掌东海大区军政大权的石迪文,更是可以对这个副师长的人选做出最终决定。
凭借盐商集团与石迪文长期以来保持的良好关系,戴英达等人确信应该会有许多手段可用,为戴成荣增加一些获得晋升机会的砝码。
至于能在执委会里说得上话的其他几位大人物,那肯定也得分头去拜访一下。不管能不能让他们为戴成荣发声站台,但至少要保证这些大人物不会在关键时刻出手碍事。
在他们商议计划的过程中,戴成荣没有过多插嘴,只在有人向他提问时才会简短回应几句。
对于盐商集团所提供的支持,戴成荣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得太过热情,那样只会让老狐狸们找到拿捏自己的方法。而且他也明白这些支持不会是无偿提供,他也必须要向七大家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交换。
虽然曲院的宴席十分丰盛,但盐商们的兴趣显然不在饭桌上,简单用餐之后,众人便将注意力重新回到了戴成荣的晋升机会上。
期间也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对其他那些竞争对手施加手段,削弱他们的竞争优势。当然这种所谓的“手段”,多半是见不得光的。
这个建议立刻遭到了戴成荣的坚决反对:“万万不可!军情局的眼线无所不在,一旦被察觉到猫腻,那就只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戴成荣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军情局所监管的范围可不止是其他国家,海汉军内部同样也是其管辖范围。
如今执掌军法的军事法庭和宪兵队,都是脱胎于军情局,而且其执法的情报信息也仍然主要依赖军情局提供。
任何关于高级军官的负面事件,势必都会引发相关部门的关注,一旦军情局介入调查,很多看似天衣无缝的布局,其实稍加查证就会漏洞百出。
如果用非正常的手段去诬陷栽赃其他竞争者,很难实现瞒天过海的效果。多名竞争者接连出状况,那目的性就太明显了,很快就让军情局找到其中的共同点,进而将怀疑目标集中到自己这个受益者身上。
戴成荣简单道明了其中风险,并且强调了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这才打消了老家伙们动用阴招的想法。
但他们也不忘提醒戴成荣,虽然己方不会用这类手段,但不能保证别人也不使用这样的手段来对付他,还是需要事事小心,千万莫中了别人的招。
直到傍晚时分,关于此事的商议终于告一段落,盐商们也总算可以悠闲地享受曲院的美食美景了。
盐商们所计划的这些手段,要付诸实施也尚需一点时间。不过戴成荣能向他们提供的新消息,倒也不用等到这些手段见效之后,眼下便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他们自行斟酌是否有投资的价值。
戴成荣道:“各位叔伯,新出的海汉时报看了没?各位可有什么感想?”
戴英达率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下次再有这种攻城掠地的大行动,你还是得早些动手争取才行。要是这次你也率部出征了,那至少也能再多几份军功了!”
戴成荣摇摇头道:“我说的不是头版刊登的江西战报……而是比江西更西边的事。”
季清应道:“成荣说的,莫非是讲远在西洋的伏波港、镇海港的那篇文章?我倒是读过了,但没看出什么端倪来,莫非其中有什么隐情?”
戴成荣点点头道:“我说的正是那篇文章。”
季清追问道:“跟我们有关系?”
戴成荣道:“我认为……可以有!”
《1627崛起南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1627崛起南海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1627崛起南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