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原因,也让他无法跟着去河涧。
那就是宁国府贾蓉,将会在八月十二迎娶夏金桂,贾芸肯定是要去参加他们的婚礼的。
今天是初七,离十二没几天了,要是他去了河涧,一时半会儿怕是赶不回去。
他虽然有地遁神通赶路,却也只能在私下使用……
吃过早饭后,巡捕营立即开拔,往河涧进发。
贾芸则带着亲卫押着大量缴获回京。
一路无话。
因押着辎重,回京的速度要慢不少。
直到八月十一中午,贾芸才紧赶慢赶回到京城。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今天倒是凉快不少。
回到家中,贾芸沐浴更衣,褪去一身风尘仆仆,来到大厅中。
这次贾芸带队出去剿匪,虽然家里人都知道他武艺高强,却依旧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现在贾芸能平安回来,大伙儿都高兴。
倒是遇得巧。
今儿王熙凤、平儿、李纨、贾探春她们也都来了。
卜氏高坐,贾芸先向她请安。
卜氏泪眼婆娑,只是扶着贾芸,连声称好。
贾芸是家里的顶梁柱,最是出不得意外。
可卜氏也明白,男儿志在四方,哪怕她心里再担心儿子的安危,也不能阻拦贾芸追求功名。
贾芸倒是没心没肺的笑呵呵的劝说卜氏,让她别担心。
边上薛宝钗等人也跟着开导,好说歹说,卜氏的情绪才缓和下来。
“五嫂嫂,依我说你应该高兴才是,像芸哥儿这么有出息的,打着灯笼都难找!”王熙凤笑吟吟道。
卜氏叹了口气,笑着说:“芸儿这孩子有出息,我自是高兴,脸面有光。”
“可咱们家老五就留了这么根独苗,他要出去打仗,我哪有不担心的道理?”
贾芸怕她说着说着,又要垂泪,连忙道:“不说这个了,咱们说点儿高兴的事儿。”
“前不久我收到南边儿田庄上的来信,说是今年风调雨顺,咱们庄子上的收成不错,七月份有三千多万斤早稻入库,晚稻也已经种下,未来可期。”
卜氏闻言,脸色一喜,还没说话,边上的王熙凤就倒吸了口凉气,惊讶道:
“芸哥儿,你们家田庄能收那么多粮食?”
见贾芸点头,王熙凤啧啧道:“活该你们发财,一个庄子的收入,比起贾府那么多的田庄收入还高。”
贾芸笑道:“凤婶婶别说了,贾府田庄上是个什么情况,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贾府作为老勋贵,家里天南地北的田庄可不少。
可他们对下人疏于管教,田庄上的收成真正能落入自己腰包的三成都没有。
好些庄子上,甚至于还要向府里求助,补贴他们。
今儿闹灾,明儿闹荒,天天叫嚣着日子过不下去,贾府也没派个人过去查看。
王熙凤道:“我知道又如何?在府里又不理事儿,说了别人不听不说,倒还得罪一大片的人,我才懒得管他们呢!”
她以前管家时,没少和贾琏争抢管理府外田庄上的事儿。
可对于田庄上的那些事儿,贾琏捂得紧。
王熙凤一个女眷到底不能做的太过,所以也只能点到为止。
就算听到只言片语的风声,也只能听之任之。
说到底,她就算拼着脸面不要,惩治了田庄上的管事,自己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在贾府,终究是贾母说了算。
众人聚在一起说了会儿话后,卜氏便起身离开。
今儿天气凉快,她倒是对隔壁的几块菜地看得紧。
等卜氏走后,贾芸带着薛宝钗等来到茶室坐下说话。
“凤婶婶不去宁国府帮忙了?”贾芸问王熙凤道。
王熙凤摇头道:“那边儿该备的东西都备齐了,我去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说着,她指了指贾探春,笑嘻嘻道:“倒是这丫头,今儿好说歹说硬是要跟着来你家串门儿,我不想误了她的兴致,就到你这儿来了。”
“探春妹妹就该多出来走走,见天儿的呆在院子里太憋屈了。”林黛玉捂着嘴笑着说。
贾探春笑脸嫣然,拉着林黛玉的手道:“林姐姐说的不错!”
“这段时间蓉哥儿要成亲,府里管得宽松,我偷偷的出府去玩了几次后,就不想再常呆在家里闷着了。”
“这不!一得了机会,我就来寻林姐姐玩耍了。”
林黛玉笑了笑,好奇道:“听说湘云妹妹也来贾府了?”
“是啊,一来就问林姐姐为什么不在贾府了,还偷摸着哭了好几回呢!”贾探春点头回道。
林黛玉瘪瘪嘴,道:“她怕是喜极而泣吧?”
“林姐姐可不能这么说,湘云妹妹是个心直口快的,有什么说什么,是个开朗性子,她是真舍不得你呢!”贾探春郑重其事道。
王熙凤道:“探丫头怕是看差了,湘云可不光是心直口快,也是个有城府的。”
“凤表姐这话,奴家举双手支持,别看湘云妹妹整天大大咧咧,却也是个有主意的。”薛宝钗接话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大名士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红楼大名士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