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战神,兮辞于兵法一道向来造诣颇深,来到边关不过三天就攻下了七座城池。
她的军队赏罚分明,决不允许欺压百姓,欺压百姓者,斩。
虽然这一世她是鲜卑族人,但她骨子里却没什么民族的界限,若为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万民皆是其之子民,自然要一视同仁,她熟读史书,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种血淋淋的事件哪怕仅是书上看过仍觉得触目惊心
她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上下五千年唯有元和清两个朝代为少数民族创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汉人压迫太重,不提元朝,就说清朝,反清复明这句口号足足喊到了辛亥革命爆发,可见其当初夺天下时造孽有多深。
清朝有多不得人心。
有大炮在手,攻城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中途有几个城池,直接不战而降,虽然高纬不争气,但北齐仍有不少死忠在,这也就导致后来的战事难度增大了不少。
这些兮辞早有预料,她虽然御驾亲征,但是需要她亲上战场的时候并不多,她只需要统筹全局、运筹帷幄就行,身边有的是人替她去战斗。
兮辞每天坐在皇帐之中,一边筹划部署,一边吩咐内应散播消息,打心理战,而如今胜券在握,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字,越靠近邺城,百姓越多,能兵不血刃最好,若是不能,她也不惧。
不过三月,大军就打到了邺城外,兮辞看着眼前齐国的国都,上次来的时候都是五年前了,当时她就下定决心,下次来只为攻城,耳边传来了宇文护的声音,\"圣上,放炮攻城吗?\"
这一路兮辞用自己的谋略让宇文护心服口服,他现在对兮辞除了那些隐藏的爱意,更多的是对强者的敬重,他的变化兮辞自然是看在眼里,这种人就是要在他最擅长的领域让他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
\"原地驻扎,派人告知北齐国主,给他三日,若是出城投降饶他一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计,不管怎么说,面子功夫也要做到了。
宇文护虽然不解眼下也不适合问,曾经他上战场不管哪次都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比于人命,他更在乎的是胜还是败。
他自小是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要说当奸臣,嚣张跋扈他会,带兵打仗也行,但是要论帝王心计这块他就不行了,宇文泰自己都是出身臣下,然后架空主上,成了佞臣,他这个侄子把他学了个十成十。
这样的臣子除非能压住,要不然绝对是个祸害。
她活一日,自然能压住,她若是死了,也不会给新帝留下这个祸害。
回到了营帐,看着跟上来的宇文护,兮辞关心的问道,\"伤可好了?\"
兮辞不上战场,宇文护自然没这待遇了,上战场自然难免受伤,前几天和一个敌方将领交战,虽然对方被灭了,他受的伤也不轻,兮辞让他在营帐里养着,他偏偏不愿。
非要守在兮辞身旁,劝了不听兮辞也懒得再劝,随他去了。
宇文护有些受宠若惊,脸上满是笑意\"多亏了圣上的药,臣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兮辞点点头,然后对着帐外士兵吩咐道,\"来人,请哥舒将军过来\"。
顶着宇文护不解的目光,她没有解释,只是说了一句,\"朕有要事要吩咐他\"。
不一会儿,哥舒就到了,兮辞随手免了他的礼,开门见山,\"如今虽然拿下邺城近在眼前,但是以高纬贪生怕死的性子,未必不会趁这三天出逃,哥舒,你率领五百轻骑,去北齐通往陈国的必经之路堵着,一经发现,立即缉拿,生死不论\"。
哥舒看了眼宇文护,看宇文护点头才说道,\"末将领命\",说完就立即去执行了。
见人走了,宇文护才问道,\"陛下觉得高纬会出逃?\"
主要他不认为高纬会逃,毕竟亡国之君要么成个吉祥物,如待宰羔羊,要不就是以死殉国,这出逃还是去往别国,未免太难看了些,元修虽然出逃但人家当时没亡国,外面还有势力,还能称得上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能提出这个问题证明宇文护还是见识少生的早了些,要是生在后世皇帝出逃,就不觉得这是多稀奇的事了。
唐朝玄宗,还有宋朝的靖康耻,明朝崇祯帝,清朝的咸丰光绪。
\"八成会,他也不是什么有骨气的人\"兮辞说到这话时不屑的撇撇嘴。
\"那圣上为何给他三天时间,直接进城拿下他,免得夜长梦多\"宇文护觉得名声没什么用,斩草除根才是应该做的。
\"这三天时间不是给高纬看的,是给天下百姓看的,也是给列国国君一个震慑,让他们知道谁才应该是这天下之主,这一仗打的漂亮日后的才能轻松的多,朕也不可能回回都上战场\"兮辞说这话时语气倒是流露出一些惋惜。
这样的兮辞倒是让宇文护觉得真实了不少,语气里带着些心疼\"陛下圣明,陛下如今不过双十年华,不必逼自己太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影视同人之不当恋爱脑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影视同人之不当恋爱脑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