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面色凝重,抬手制止了更多劝阻之声。
他何尝不知此行凶险?
自蔡洲被焚,他叛离曹营,复来荆襄,无疑是刀头舔血之举。
而且蒯氏兄弟,也不是什么善于之辈。
当年刘表来荆州之时,三言两语就卖了宗贼以作为晋身之资,更不用说和蔡氏相争之时,两家之间残留了多少龌龊……
在家族存亡面前,所谓的旧日情分,又能值几何?
然而蔡瑁更清楚自己眼下的窘境。
百余私兵,隐匿山林,说多么,似乎也算是些人手,但是欲成大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荆北襄阳的蔡氏基业已毁,残余势力必在曹仁严密监视之下。欲在荆州掀起波澜,牵制曹军,策应骠骑,非借助蒯氏这等尚存潜在影响力的本土大族不可。
这是一场赌博,赌的是蒯氏同样对现状不满,赌的是他们对家族未来的忧虑胜过对曹氏的恐惧。
『吾意已决。』蔡瑁声音沙哑却坚定,『蒯氏非愚钝之辈,岂不知唇亡齿寒?蔡洲之火,今日可焚蔡氏,明日安知不会焚及蒯氏?此去,非仅蔡氏求生,更为我荆襄士族寻一条出路。若惧险而退,则坐以待毙矣。』
……
……
会面之日,天色阴沉,江风萧瑟。废弃的驿站破败不堪,残垣断壁间长满荒草,唯有江水拍岸之声不绝。在一间尚算完整的茅屋内,蔡瑁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蒯良、蒯越。二人皆清减了许多,往日身为州郡上宾的雍容气度已被沧桑疲惫所取代,但眼神中依旧保留着士族特有的审慎与精明。
江风猎猎,吹动三人衣袍。蔡瑁与蒯良、蒯越相见,依礼揖让,表面寒暄,实则各自心中绷紧了一根弦。
略作客套后,蒯越突然面色一沉,语带锋铓:『德珪今为曹丞相通缉之要犯,潜行至此,邀我兄弟相见,莫非欲效那张仪欺楚,以三寸不烂之舌,惑我兄弟行那不轨之事,而后持我首级,以邀功于骠骑麾下乎?』
此言一出,气氛骤然紧张,蒯良在一旁默然不语,冷眼旁观。
蔡瑁心中凛然,却缓缓说道:『今日得见,恍如隔世。瑁尝闻春秋之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然观今日之荆州,曹公北顾无暇,祀焉在?戎谁主?昔者楚庄王问鼎中原,其势何其雄也!然若不修内政,亲贤远佞,则虽有云梦之泽,江汉之险,终不免为秦所并。昔日我荆襄之地,沃野千里,带甲十万,本足以称雄南国,奈何……不可谓可悲可叹是也,乃至今日,亦是漂泊无依,产业凋零……至于蔡洲之事……主不明,则士不附;士不附,则地虽广,民虽众,终为他人口中之食耳!』
蔡瑁顿了顿,声音转悲凉,『昔曹公南下,待我蔡氏何等优渥?允诺保全宗庙,共富贵。然蔡洲一把火,焚尽虚言!瑁之今日,便是二位之前车之鉴!试问荆州若尽为焦土,蔡氏固然无存,蒯氏……安能独善?江陵基业,今尚存几分?』
蒯良眉头微蹙,蒯越脸色亦是一变。
蒯良沉吟片刻,而后抚须缓声道:『德珪之言,虽说也有道理,然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等只是安分之民,现如残烛之光,安能与皓月争辉?曹丞相虽说北顾,然其势犹在,爪牙尚存。贸然举动,恐非保家全身之道,适足招灭门之祸耳。唯有柔弱胜刚强也……』
蒯良的回应语气谨慎,甚至有些悲观,显然对蔡瑁的意图抱有疑虑。
蔡瑁见蒯良态度保守,心知若不抛出更有力的筹码,难以说动对方,于是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几分:『异度何其怯也!若无韩信背水一战,赵军难是土崩瓦解。此皆因势利导,出奇制胜之策也。今曹孟德主力困于河洛,与骠骑大将军相持,此诚天赐良机!瑁虽不才,亦知此乃千载之良机!荆襄士族若仍固守待时之念,坐观成败,恐待北地尘埃落定,皆成砧板之鱼肉,任人宰割矣!届时,纵欲效范子泛舟五湖,恐亦不可得也!』
蔡瑁这番话,反客为主,展现锋芒。
虽然现在蔡瑁所冒的风险比蒯氏二人要更大,但是气势上却比蒯氏二人要更强。
蒯越甩袖说道:『德珪兄豪气干云,越佩服。然苏秦张仪,纵横捭阖,然其所恃者,非空言也,乃背后强秦或富齐之实力耳。今兄欲效古人,然则兵从何来?粮在何处?民心焉附?且兄之蔡洲,已为焦土;我蒯氏江陵基业,亦十去七八。譬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虽欲兴波助澜,恐力有不逮,反遭灭顶之灾。此事休要再提。』
蔡瑁闻言,不由得笑了笑,语气也转为一种居高临下的告诫提点,『二位兄台,岂不闻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今荆州之势,你我皆知也。北有武关道诸葛孔明、五溪蛮,虽暂受挫,然锐气未失;西有房陵廖李,败而不馁,正蓄势待发;南有川蜀军已据江陵,虎视眈眈。此三路若动,犹如利箭齐发。若于荆州之内……呵呵,再有振臂一呼,则曹子孝纵有通天之能,亦难保荆襄易手!此正乃建功立业,保全宗族之良机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诡三国》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诡三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诡三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