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藏都护府建立后,中汉南藏大都护赵良栋要求夏国相带着吴三桂的遗嘱,前去招抚正在率领大军回师的吴应期。
吴应期从夏国相的口中得知了吴三桂的死讯,顿时悲从心来,仰天大哭不已,痛哭之后,突然郑重地说道:
“叔父死了,还有我呢,本帅一定要把吴周的这杆旗帜给扛下去……”
吴应期的话并没有提振所部士气,反而令部下张能弟和前来劝说的夏国相非常无语。
吴三桂一直以来都是吴周国的旗帜,他的死亡消息,对吴周军的士气来说就是致命打击,张能弟和夏国相都是深知这一点。
张能弟于是在请示了夏国相后,于当天晚上带领部下亲兵数十人试图袭击吴应期,却被反应迅速的吴应期给躲了过去。
但张能弟的突然反水,也使得吴应期在仓促之下,只能带走尚且听命于己的两千人马逃向了大吉岭一带,据险顽抗。
恰在此时,早先与吴周军作战不休的莫卧儿将领朱姆拉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开始趁火打劫。
朱姆拉率领莫卧儿十万大军,对大吉岭的吴应期所部发动了强力进攻。
吴应期率领的吴周军兵力实在太过于薄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正在此时,奉了镇南王张捡之命来到西隆的吴元吉和祖良楩二将,亲自从东面绕道前往大吉岭,出面说服了几乎走投无路的吴应期率领所部人马向中汉朝投降。
吴应期的投降,宣布了吴周军的彻底消失。
而与此同时,接受了吴应期投降的中汉镇南王张捡,派人通知莫卧儿的将军朱姆拉,明确告知对于一切攻击吴应期所部的军事行动,视若对中汉国的挑衅。
朱姆拉却仗着自己麾下兵力众多,丝毫不把张捡的警告放在眼里,继续增加兵力,加强对吴应期所部的进攻。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汉军被迫应战。
中汉镇南王张捡当即命令南藏大都护赵良栋“善保国土,要与一切侵略势力做坚决的斗争”。
按照张捡的思路,赵良栋当即集结了两万精兵,以夏国相和金维城为参谋,以张能弟为先锋,前往大吉岭迎战不可一世的莫卧儿军之朱姆拉部。
朱姆拉之前曾经数败于吴周军之手,但是从未与中汉军交手,这让他对于与中汉国一战有着迷之自信。
莫、汉大军于是在大吉岭南面的西里古里村正式摆开了阵势,朱姆拉凭借着人马众多,在开战伊始便率领莫卧尔各部全力突击,看上去极度杂乱无章。
反观中汉军方面则是训练有素,统帅赵良栋命令将领张能弟率领五千人在前列阵抵挡,用排枪的战术招呼着莫卧儿大军;
再命令憋着一肚子气的降将吴应期率领祖良楩和吴元吉在右,覃远率领贾明时和钱鼎新在左,对莫卧尔大军进行侧面反击。
尤其是覃远和钱鼎新率领的中汉卫国军第十协,装备了大量的火药武器,刚一交锋,便把对面以冷兵器为主的莫卧儿强拉来的部落武装给击溃,大量的莫卧尔士兵开始夺路而逃。
中汉军统帅赵良栋趁机指挥全军对受困的莫卧尔主将朱姆拉本部人马进行围歼。
朱姆拉之前从未遇到过中汉这种快速有效的战法,被打的措手不及,虽然也曾试图拼死反抗,但是终归不是中汉大军的对手。
激战两日后,中汉军全歼了朱姆拉以下三万余人。
获得了西里古里战役的大胜后,赵良栋率领大军逐渐攻克了恒河下游的比哈尔邦一带的重要城镇蒙吉尔、锡万、金道利等地,渐渐地逼近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城。
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看到亲信将领朱姆拉阵亡,中汉军节节胜利之际,不得不命令叔父、孟加拉总督沙伊斯塔汗率领仓促集结起来的大军四十万,前往比哈尔邦作战。
只是还未等沙伊斯塔汗将大军集结完毕,中汉军前线总指挥赵良栋却主动派出了夏国相作为谈判人员,寻求和平解决与莫卧儿之间的战争问题。
原因是恒河流域在旱季降雨极少,由于当地民众信仰和习惯问题,大量的人畜尸体被扔进恒河中,使得水污染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严重。
中汉军将士根本无法适应那种生存环境,大量的将士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赵良栋向张捡报告后,被迫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想法。
结果中汉的这种和谈主意正中沙伊斯塔汗的下怀。
他本来就不及朱姆拉英勇,内心之中害怕与中汉大军作战,如今对方竟然主动请求和平谈判,沙伊斯塔汗自然是求之不得,派人隆重接待了中汉使者夏国相一行,其本人更是亲切接见了夏国相,根本不像是对待敌国使臣的样子。
夏国相在见到沙伊斯塔汗后,表达了中汉与莫卧尔之间并无多少仇恨,之前只是因为吴三桂的吴周军与莫卧尔有矛盾,如今中汉军灭亡了吴周军,自然接手了吴周国的领土,确认了中汉国的统治秩序,莫卧尔不得再觊觎原吴周国领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之白衣天子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明末之白衣天子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