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一边讲说吕凯与王伉抗击雍闿的事儿,一边急性子的要求刘禅快点出手帮忙解决难题。
不过这难题还真就困住刘禅了!
因为现在季汉正是贪婪发展的大好时机。
李世民记得非常清楚,在夷陵之战后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季汉有五年的黄金发展时间。
但在这五年之中,诸葛亮还抽空南征一次平了次乱。
南征战之后,季汉才奠定了稳固的大后方。
“如此看来,南征亦是无法避免之事。”
在原历史中,季汉丞相诸葛亮是在225年发起的南征,解决了南中地区朱褒、雍闿、高定以及孟获等人的叛乱,才让其威名在南蛮族中如日中天。
不过李世民不是历史中扶不起的阿斗。
他是要做比唐皇更加伟大的男人!
所以,他不允许这份殊荣被手下大臣抢去。
而且根据他对历史的了解得知,其实诸葛孔明最拿手的本领并不是打仗,他最厉害的本事其实是搞内政与后勤。
简单一些来说,他与曹操时代的荀彧是一样的角色。
只是非常可惜,刘备去世的太过匆匆。
所以他才不得不军、政一肩承担。
如果只是让诸葛负责内政,而刘备率众征战四方的话。
那季汉的结局也许就不会变得那样悲凉了。
不过现在好了,朕成了后主刘禅!
“日后便由朕征讨天下,丞相只需安心操劳后方即可!”
刘禅忍不住再次自言自语起来。
这一幕让站在旁边的张飞很是费解。
“皇……皇上,你在说什么呢?”
“什么就让丞相安心操劳即可?”
“打雍闿这是不让军师去了吗?”
张飞有些似懂非懂的解析着刘禅的话语。
刘禅听后却是忽然哈哈一笑开口回道。
“然也!”
“这次就不让丞相操劳了。”
“国丈可愿随朕往南中一趟?”
张飞听到这话立刻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正有此意!”
不过他应下之后才发现,这好像跟自己计划的不一样。
因为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是要自己带兵去南中平乱才对。
现在怎么成和皇上一起去了?
“哎,不对呀!”
“皇上,这趟让俺自己去就行了!”
“你留下来运啥握啥就行了!”
说着,张飞伸手就想拦住刘禅。
可是刘禅动作极为灵巧,一扭身便躲过了张飞的阻拦。
“国丈勿言其他!”
“速随朕来宣武堂!”
“黄皓传旨,宣三品以上将军至宣武堂见驾!”
“命人请丞相诸葛孔明、太尉上官胜及兵部尚书董允同往!”
刘禅一边说一边快速往外走去,直把张飞急得站在原地拍手。
“哎呀,怎么变成这样了?”
“皇上,俺来这真不是这个意思!”
“皇上,你回来呀,你走了星彩咋办呀?”
“皇上别闹,快回来呀!”
半个时辰后,太安宫宣武堂内。
这宣武堂乃是刘禅在宫中专设的演武之地。
其目的就是在发生大的战事前,召集诸位将军、谋士共同推演战役之所。
话回刚才,刘禅曾特意召集丞相、太尉与兵部尚书同来宣武堂。
这丞相诸葛亮与兵部尚书董允众人皆熟知,此处便单说一下太尉上官胜!
这上官胜不是刘禅新发掘的什么新人。
因为他早在刘备初掌益州时便加入刘氏阵营。
上官氏乃是天水上邽一带的望族、大家。
早年曹操对西凉用兵时,上官氏族中便有人高瞻远瞩,猜测马超、韩遂之流胜券不多。
又因上官氏对曹操颇具敌意,故此便举家南迁入了巴蜀之地。
刘备入川之后,遍访蜀中豪杰贤良。
上官氏族中的上官胜、上官显、上官雝三兄弟,便成了首批投效其帐下之臣。
刘备能够成功染指汉中之地,也是多亏上官氏的鼎力支持,所以称帝后便封了上官胜为太尉,做了三公之首。
不仅如此,现在上官显、上官雝也均在季汉担任要职。
上官显现任从三品左散骑常侍,上官雝现任正四品右监门卫中郎将。
言到此处,便要再多解释几句。
这散骑常侍最初是由皇帝的侍从组成,主要负责规谏皇帝和执行任务。
东汉时期,由于宦官担任中常侍,导致这一职位被取消,一直到曹魏建国才重新恢复。
现在刘禅所采用官制与魏国相仿,是与中常侍合并的新散骑常侍,需由士人担任,其职责为规谏皇帝,以及参与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时随行,并提供相关咨询和建议。
至于右监门卫中郎将,那就更好说明与解释了。
因为右监门卫是刘禅设的十六卫之一,属于禁卫军指挥机构,内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中郎将四员,与左监门卫率亲近禁军,共掌宫城诸门禁卫及门籍、判出,职任颇重。
故此,上官兄弟几人皆为皇上亲信之近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