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了几天,宋家开始收拾东西。
宋长生在城里租了房子,家具一应俱全,宋家只管拎包入住就行了。
“只把要用的东西带上就行了,别的都不带,该扔的就扔,剩下的东西先放到村长家。”
宋长生交代刘氏,让她精简行李。
是人都会念旧,东西用的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收拾了半天,两位老人几乎什么也没扔。
宋长生无奈,只好劝道:“爹,娘,咱们去镇上带不了那么多东西,那些破盆烂碗的就别带了。”
宋老太太舍不得:“这都好好的呢,还能使呢,留下会被人拿走的。”
“咱家有那么多新的呢,去了镇上就用新的,要是县令夫人来了,您让她喝茶用破杯子,休息坐破凳子?那也太失礼了。”
宋老太太拿手护着:“那就藏起来,我自己使。”
“唉,娘,这要是让人知道了会去学政那里告我的,说我不孝,那时候儿子的功名就保不住了。”
好在宋老爷子发话了,“老婆子,你就听长生的话吧,让你过好日子你还不乐意,你傻了?都放下吧,要是不舍得扔就送给邻居们,咱们进城是去享福的。”
老太太没能保住那些东西,宋老爷子把那些东西放到了门口,回过身问儿子:“长生啊,这也该种麦子了,要不我先留下,撒了麦子再进城。”
宋长生失笑,觉得爹娘老实本分的可爱,“不用种了,以后咱家的地村里管着,只等着拿粮食就好。”
宋老爷子瞪大了眼睛,“什么!不种地了?那以后咱家干什么?”
庄稼人不种地了,这个转变也太大了,宋老爷子一时接受不了。
“以后咱们不种地了,村里有一百亩地挂在我名下了,他们不用交粮税了,您也不用管地里的事了,等他们收了粮就给咱们送到家里,您只管颐养天年。”
宋长生是个有良心的人,知道回馈乡里,一分钱不收村里的,只让他们帮着种地盖房,要是换了别人,想把田地挂在举人名下,不交钱交粮根本没人理你,想当举人的佃户可不是件容易事。
宋老爷子咂咂嘴,伸手去摸自己的烟袋,把一锅子烟叶抽完,才感叹了一句:“没想到啊,我当了老爷了。”
穷人乍富是要不习惯一下的,就连三丫也不能免俗,她拎着那双露脚趾的鞋一直犹豫,到底要不要扔了它。
宋家租的房子在城东,离何夫子家不远,离王家也就两盏茶的功夫。
这房子的主人王信认识,也是城里做生意的,因为生意做大了,人口又多,举家搬到了别处,这房子就空了下来,可是这房子到底是祖宅,不能卖,就租了出去。
有王信做保,宋长生又是举人,这家主人放心的很,还主动降低了租金,一应家具也全都留下了,让宋家捡了个便宜。
三丫坐在骡车上,掀开车帘往外面看,镇上热闹的很,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人,卖什么的都有,城门口还有卖艺的,三丫勾着脖子看了好半天,可惜她家在搬家,没功夫停下来细看。
很快就到了住的地方,三丫跳下车去看新房子。
这宅子前年刚翻修过,大门上的红漆还新着,就是门口台阶多了点,骡车进不去,只能停在门口往里搬。
进了大门,先入眼的就是影壁墙,上面是石雕的貔貅,离大门有三米远。
绕过影壁墙就是前院,前院朝北坐了一排小房子,三丫猜测这是门房护院的住处。
北面是一堵墙,墙中间掏了个月亮门,月亮门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三丫继续往里走。
再往里才是正院,正中间是见客的地方,左右两侧还有厢房,厢房两侧还有跨院,跨院都不大,东面一间看着像个书房,西面一间是个起居室,西边跨院连着第二进,想进后院要从这儿进去。
进了第三进,院子就更大了,中间的屋子是正房,左右两侧面对面的是厢房,里面都放了床,原先应该住了人,三丫恶趣味的想,这应该是正房太太带着小妾住的地方。
正房的东跨院也是起居室,收拾的很齐整,西跨院是厨房,还有一排小隔间,屋子还挺多。
正房右边有一个通道,通道尽头又是一道门,通向第四进。
第四进院子没有正房,三个屋子连在一起,三丫进去看了看,每个屋子都不小,看摆设也是住人的。
四进的跨院也是两个,东面那个是个库房,西面那个是停车养牲口的地方,墙上还打着拴马钉,后院有个后门,可以方便车马进出,可惜他们不知道,直接走的正门。
三丫看完屋子又原路跑回去,东西还没搬,她得去帮忙。
“三丫,你瞎跑什么,也不怕跑丢了,快来搬东西。”
刘氏找了她半天了,还以为她丢了。
三丫不敢还嘴,赶紧去帮二丫抬东西。
王信找了几个伙计帮他们搬东西,车上的东西就是他们装的,所以卸的也很快,没多大会儿就卸完了。
宋长生让人把东西都搬到了第二进,剩下的东西该怎么归置就是他们的事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代生活日常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古代生活日常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