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掉落到下方的地面,或者是斗车中。
完成这一步就能吹除掉矿料中部分的泥灰,不过这个步骤要反复几次,毕竟鼓风效率可没有水淘效率那么高,而且过程很有讲究。
因为鼓风机吹出的力度非常考验操作员的经验。
力量大了有可能会吹走细小的金砂,力量太小……
则吹除泥灰太少。
矿料在下落的速度与摇床震动的频率与力度也同样有讲究,摇动震动力量太大,团块状的矿料会如同陡坡上扔出的石头,蹦蹦跳跳的就从上面一路滚落下来,还没散开就跌落到下面的斗车里。
而如果力度太小则降低了矿机的过选分馏效率。
这就和水淘机里控制水流速度和波浪板一样的原理,偏大会损失黄金收获量,偏小又导致要多过几遍降低效率。
同时旱地矿机是依靠吹除杂质的作业法,这就要保证矿料必须干燥且松散,湿润黏着在一起成团的矿料可不行。
这就是干式旱地淘金设备的优缺点。
而且哪怕是经过几轮的吹除,得到的黄金也会含有大量的泥块和石粒这些杂质,最终还是得用手工水洗一遍到两遍,用以清除最后的陈杂碎物。
不过到这一步用水量就可以少很多了,一桶水可以手工淘洗N多粗料。
但是这是整个流程吗?
不是,这只是旱地矿机的工作过程,但却缺了前置的第一个步骤:
现在雷洪汕干的这活,就是这个旱地矿机需要的前置第一步:
碎料。
也就是把推土机推出来的矿料先在机器里给预置打碎。
没错,这台旱地矿机没有自己碎料的功能。
雷洪汕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何设计师不把碎料功能给加进去,做成一体式的不更好吗。
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雷洪汕现在好歹也是一名合格的淘金客了,随着逐渐了解整个过程,看到矿料需要几次反复吹除的流程,雷洪汕明白了设计师的用意。
就像前面说的,这个吹除过程为了保证降低损失黄金,鼓风量不会太大,矿料会来回吹除几次,每一次的矿料的黄金含量比例都在增加,每一次吹除剩下的杂质都在减少,那么每一次这些粗料再进行打碎也就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准确打碎操作。
而一体式的机器,非常不利于碎料机调整打碎的细密程度,反而将碎料机单独分离出来,让工人根据矿料出现的不同变化来在外面完成这一步操作,更有利于旱地矿机的吹除分馏工作。
同时将碎料机独立出去,也能提高矿机的空间利用率。
旱地矿机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那条像滑滑梯一样倾斜的长长风选摇床,它的长度越长,就像水淘设备中的矿槽一样,长度越长,就能具有更好的分馏作用。
而设备要考虑路上的运输和场地问题,它的总长度是有限的,把碎料机加进来势必会挤占矿机的空间缩减摇床的长度。
在有限的空间里,既然把碎料机加进来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行为,那还不如干脆把它摘掉独立出去。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为何将碎料机给摘出去了。
现在雷洪汕是在碎料机前,处理已经经过第一次吹除作业的矿料。
这种碎料机雷洪汕此前没见过,它最不同,也是牛掰的地方,是它的破碎功能是可以调节强度和细密程度。
它上面是一个如同漏洞的料斗,矿工会把矿料倒入料斗中,利用重力的自然下垂作用,让它们通过下方的滚动轧棍。
特点就在于这些轧棍能微调它们齿间的距离,从而改变调整破碎的细密程度。
如果是原生矿料,也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吹除的矿料,操作员根本不用理会,把宽度调到最大可劲的往里造就行。
但是吹过一次后返回第二次,就要开始观察矿料的情况,从而根据经验时刻改变轧棍的开口大小。
又是一斗车的一吹矿料被推送过来倒在碎料机前面,雷洪汕随手抓了一把后面的矿料,满是老茧的大手用力的揉搓着这些矿料,从而感受着它们的颗粒度大小和硬度以及含水率。
把矿料丢下,雷洪汕抄起旁边的往料斗里送了几铲子,然后在设备上转动一个摇柄,默念四圈后便停了下来,摇柄每转一圈,就意味着碎料机的轧辊间隙变小0.25毫米。随即从旁边的出料口接住一把掉落出来的碎料,检查着自己的操作是否有效。
而旁边的一位中年人,也在抓过一把矿料后和雷洪汕一样揉搓着,很满意的点点头,随即让矿工将整个斗车里的矿料全部倒入到料斗中。
“BOY,你学的很不错,保持住!”
中年人是这里的碎料机控制员,他现在就是在教雷洪汕如何判断和处理不同的矿料。
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操作员的观察能力,智慧,以及协同能力,还有身体耐力的岗位。
碎料工作的完成度会直接影响吹除的效率,而且不同批次的矿料又需要不断变化调整着设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荒野淘金客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荒野淘金客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