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 算是有才能的人
《英雄记》:……光和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后张纯反,刘备携张飞随青州从事讨叛贼。因功除下密丞尉。中平末,值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飞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备飞求谒,不通,备飞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投奔北军中侯邹靖。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备飞与之俱行。……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关羽和高顺的燧发枪及新质武器训练已初有成果。
赵云、典韦、张辽再加新来的许褚成为关羽和高顺的第一批学员。
等训练考核过关后。
他们将带着新质武器回到自己所在的师营。
开展亲卫训练。
而随许褚而来的谯县游侠。
则被编入桃花营中。
上午在南草甸上训练。
下午则到先锋部曲院校和田晏学习。
因为休屠各胡的反叛。
单于被攻杀。
还有葛陂黄巾起事。
太尉曹嵩下台以示负责。
没人比他更清楚,朝廷的兵力情况。
如今叛乱多发,点多面广。
朝廷根本应付不过来。
因此他要赶紧回到家乡,遣散宗族,以避战乱。
五月,永乐少府樊陵为太尉。
樊陵,字德云,南阳人。
本是术数名家樊英的孙子。
樊英着有《易章句》。
也称樊氏学。
以图纬教授。
名士陈寔在年少时,也曾跟随樊英学习。
樊陵虽有家学在手。
但做人却没有原则。
为求太尉一职阿附宦官。
所以让儒士不耻。
说白了。
樊陵这太尉也是用钱买来的。
没办法,刘宏缺钱。
但樊陵真的一无是处吗?
其实也不是。
光和五年,樊陵时任京兆尹。
当时阳陵县东,低洼潮湿,土气辛螫,嘉谷不殖,草莱干燥枯萎。
但县内也并非没有灌溉条件。
比如泾水川流不息。
若有水渠引水,则能改善农耕条件。
当时的樊陵勤恤民隐,悉心政事。
用心组织,在泾水岸边修渠灌溉,令农户深受其利。
后来,这条渠被称“樊惠渠”。
而历史上蔡邕随同董卓西迁长安。
还曾为樊陵作颂碑。
碑中有《樊惠渠歌》。
但搞钱的不止刘宏一人。
而且手段还比刘宏更加酷烈。
益州刺史却俭,便是如此。
他横征暴敛。
导致益州黔首,民不聊生。
而有关他的民谣也流传入京师。
刘宏听了,十分头痛。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
谣言往往最能反映当时政治生态。
于是刘宏起了押解郤俭之心。
但派谁去呢?
就在此时,侍中广汉董扶私下对刘焉提示:
“京师雒阳将要大乱,根据天象,益州有新帝迹象。”
于是,刘焉改变原来想去交址的主意,向刘宏申请去益州任职。
董扶,表字茂安,广汉绵竹人。
年轻时,董扶到太学游学,与同乡任安齐名。
并跟随太学内的郡里人杨厚学习图谶。
学业完成,董扶回到家乡,教书授徒。
他的学生不辞路途遥远,前来求学。
朝廷前后十次征辟,公车署三次征辟,并两次举荐董扶为贤良方正、博士、有道之士。
但董扶皆称病,不肯应召。
直到大将军何进上位。
他不仅推荐董扶为侍中,还给予特别的器重。
而这董扶却志不在何进身上。
他转向刘氏宗亲。
比如刘焉。
而有选择权不仅只有董扶一人。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奔董先。
东方商团祈干,今年除了带来许褚之外,还有徐福。
徐福夏初之时,与友一起向人复仇。
而后为逃亡以白粉覆面,披头散发。
但仍被县卒抓获。
县吏将他绑在柱子,以酷刑威胁。
徐福受刑,但始终不肯透露友人信息。
县卒无奈,击鼓令市集的人辨认。
正巧被商队的人瞅见。
他们经常关照徐家母子。
认识徐福。
知道这是少主锦囊中人。
于是想办法制造混乱。
这才把徐福救走。
这徐福还未满弱冠。
有侠气,又有义气。
尚在可塑期内。
商团祈干向他建议。
不妨携母北上桃山书院。
徐家母子有感商团商队照看之恩。
于是同意北上。
西方商团赵峰,今年举荐扈累和石德林二人。
京兆兵危,此二人皆举家北上。
好在人口不多。
扈累,字伯重,京兆人,有妇跟随。
为人淡泊,但爱好星象、鸟情、方术。
听闻灵丘,有人驯鸽熬鹰,于是想前来学习。
而石德林则是贫寒者,与母相依为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并汉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并汉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