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下墓的祭坛深处,空气沉重得仿佛凝固,潮湿的水汽夹杂着檀香,萦绕在水龙祭坛四周。
祭坛中央,水晶雕成的佛像目光森严,似在凝视每一个闯入者。
石壁上密宗梵文若隐若现,佛光与龙气交织,裂隙的低鸣渐弱,宛如风暴后的余韵。
董文翊站在祭坛前,手持罗盘,风水龙气在他周身盘旋,似一条无形的青龙,低吟着镇压地宫的躁动。
林瑶半蹲在佛像旁,指尖轻抚墓志铭文,目光专注,试图从残缺的文字中拼凑出最后的真相。
苏婉低声诵读《续高僧传》的片段,声音在水下墓的甬道中回荡,带着一丝安抚怨灵的柔和。
赵子昂和王晨守在祭坛入口,记录着每一丝异常数据,军方无人机在头顶嗡鸣,红光扫过石壁,映出水龙纹的狰狞轮廓。
张峰一身黑色作战服,持枪警戒,目光如鹰,扫视着地宫的每一个角落。
“炀帝以佛镇龙脉……”苏婉合上笔记本,声音低沉,“《续高僧传》记载,607年,他设译经馆,推广密宗《华严经》,这不是单纯的宗教热忱,而是为了巩固国运。”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墓志铭文,“这块墓志提到‘水龙镇脉,佛光永存’,与永济渠的开凿时间吻合,610年,炀帝倾百万民力,连接中原与北方,运河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龙脉的延伸。”
林瑶皱眉,指尖停在墓志上的一行梵文,“但唐史有意掩盖了这一点,硬把运河说成劳民伤财的祸根。铭文里还有一句,‘龙殒国灭,佛光不熄’,像是炀帝留下的遗言。”
她抬起头,目光与董文翊交汇,“这说明他知道运河的代价,却仍相信它能永存。”
董文翊微微点头,罗盘指针颤动,指向祭坛中央的佛像,“龙脉的核心就在这里,炀帝用密宗咒术镇压水脉怨气,试图让国运长存。可惜,618年的江都兵变……”
他话未说完,地宫深处传来一声低沉的叹息,似人非人,似风非风。
裂隙的余光骤然亮起,佛像眼中闪过一抹血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迫。
“小心!”张峰低喝,枪口对准祭坛,军方无人机迅速后撤,红光在石壁上扫出诡异的影子。
赵子昂猛地合上平板,屏幕上的水流数据疯狂跳动。王晨握紧笔,纸上刚写下的铭文笔记被水汽洇湿,字迹模糊。
一道模糊的人影从佛像后缓缓浮现,身披龙袍,面容模糊,却带着一股悲怆的气势——炀帝古灵。
它的声音低沉,似从裂隙深处传来:“运河……永存……朕之功绩,尔等可知?”
人影周身缠绕着水汽,化作无数细小的水龙,盘旋在祭坛上方,发出低吼。
地宫的温度骤降,石壁上的梵文开始微微颤动,佛光摇曳,仿佛随时会被水龙吞噬。
“古灵复苏了!”苏婉后退一步,手中《续高僧传》几乎滑落,“它还在执着于运河的功绩……”她的话被水龙的咆哮打断,地宫震颤,水汽化作利刃,朝团队袭来。
董文翊踏前一步,手中罗盘金光大盛,风水龙气化作青龙虚影,迎向水龙。
两股力量在祭坛上空碰撞,地宫响起一声巨响,水汽四散,佛像的裂缝中渗出细密的血丝。
林瑶迅速念诵密宗大咒,梵文从她口中流出,化作金色符文,环绕佛像,试图安抚古灵的躁动。
金光与血光交织,裂隙的低鸣逐渐减弱,古灵的身影却愈发清晰。
“朕开运河,联南北,通商贾,强国运……”古灵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愤,“唐人毁朕之名,掩朕之功!龙脉暗殒,国灭身亡,尔等可愿为朕正名?”它的目光扫过团队,似在寻找答案。
林瑶停下咒语,目光坚定,“杨广,你的运河确实改变了华夏的命脉,但百万民力,冻饿而死,这代价谁来承担?”
她指着墓志,“铭文里写得清楚,‘民怨沸腾,龙脉暗殒’,你自己也知道,运河的辉煌背后,是民心的崩塌。”
古灵沉默,龙袍上的水汽缓缓消散,血光渐弱。它低语:“朕……知错……但运河,永存……”话音未落,裂隙彻底闭合,佛像眼中血色褪去,地宫恢复寂静。
董文翊收起罗盘,龙气归于平静,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它终于安静了。”林瑶长舒一口气,目光落在墓志上,“炀帝的执念,半是功绩,半是悔恨。运河镇龙脉的真相,总算清晰了。”
苏婉翻开笔记本,迅速记录,“墓志和《续高僧传》交叉验证,炀帝用密宗咒术镇压水脉怨气,试图以佛力巩固龙脉。这与永济渠的开凿目的一致——不仅是经济,更是国运的延续。可惜,民怨太深,国运难续。”
她抬头看向王晨,“小晨,把这部分整理好,回头我们得提交给文物局。”
王晨点头,笔尖飞快地在纸上记录,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老师,我明白了。运河是隋朝的命脉,也是我们的使命。”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传承的重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古盗踪,从清墓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千古盗踪,从清墓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