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当年未能找到刘梅,当时只采集了赵大勇的DNA。专案组立刻行动,远赴刘梅家乡采集其父母DNA样本。比对结果确认——阳澄湖畔的无名女尸,正是失踪半年的刘梅。
(四) 被抹去的现场
身份确认,侦查核心立刻转向刘梅生前轨迹。她原在电子厂做工,为人本分,社交简单,“就是上班下班,很少娱乐”。
关键信息浮现:2014年11月中旬,刘梅因对原厂不满辞职,并已通过另一家电子厂面试、完成体检,却并未按计划入职。“她就在这段空白期遇害。”警方判断。其生前租住的出租屋成为重点嫌疑现场。
然而,当民警找到该出租屋时,心凉了半截。房东早在2014年11月22日就收房并彻底重新装修,现已自住。他对租客情况不了解,房子全权委托给“二房东”陈涛打理。
陈涛回忆,这套三居室被隔成六个房间,住了十多人。刘梅独居北侧二号房。
11月初他按房东要求通知租客退租,11月22日收房时,刘梅房间已空,个人物品全无。“我们都以为她自己搬走了。”陈涛说。
所有疑点聚焦于二号房。可眼前,房间格局已改,墙壁重刷,地砖新铺,旧家具无一留存。“第一现场可能性极大,但装修破坏了所有痕迹。”侦查员倍感压力。
(五) 绝地寻证
警方未曾放弃。他们带着陈涛,逐一排查其名下所有出租屋,追寻旧家具下落。陈涛最终想起,大部分家具已处理,唯有两张旧木床因无处安置,暂存于一个车库里。
这便回到了文章开头那紧张的一幕——技术员李锐和同事们,在车库中对这两张床,尤其是那张裹着暗红色布的木床,进行了终极检验。
在常规勘察一无所获后,他们动用了“蓝星试剂”。这种化学试剂能与血液中的血红素发生催化反应,即便血迹被清洗、稀释到肉眼完全无法辨识,也能在黑暗中让其发出幽蓝荧光。
第一张床,喷洒后毫无反应。希望如同风中残烛。
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了第二张,那张红布木床上。试剂水雾弥漫在灰尘之上,黑暗中,时间流逝……直到那如同星群般的蓝色荧光接连亮起,驱散了警方面前的阴霾。
(六) 血迹锁凶
DNA鉴定结果显示:床上的五处血迹中,三处属于被害人刘梅。另外两处,属于一名未知男性。
“他的血迹与她的血迹在同一张床上……他,就是凶手!”侦查方向瞬间清晰。
排查同租人员后,一个名叫高建国的男子嫌疑急剧上升。他住在刘梅隔壁的三号房,案发后迅速消失。调查显示,高建国“好逸恶劳,沉迷网游,经济拮据”,常向人借小额钱财。
其前女友提供关键线索:2014年底见高建国手上有深且未处理的伤口;“正常受伤总会包扎,他却没有,很反常。”
此外,2015年1月,高建国曾给她一张旧公交卡。警方核查刷卡记录,轨迹与刘梅生前活动范围高度重合,“这极大增加了他的作案嫌疑。”
高建国系河南平顶山人,有抢劫罪前科,DNA早已入库。比对结果确认无误:床上那两处未知男性血迹,正属于高建国!
(七) 罪恶终章
2015年5月30日上午,苏州吴中区一间出租屋内,潜逃半年的高建国落网。警方在其住处搜出刘梅的银行卡、存折、身份证及生前所用被褥等物。
证据链完整,审讯室内,高建国交代了作案过程。其动机之琐碎荒唐,令人愕然。
“就因为我听歌声音大,她觉得吵,就骂我。”高建国称,案发当日,他在自己房间听音乐,引发隔壁刘梅不满,双方从口角迅速升级至激烈争吵。
“我拿刀想吓唬她,说再骂就砍你……她一直骂我家人,我最恨这个!她还不停……我当时一气之下就砍了过去……”
尽管他避重就轻,但现场血迹分布、创伤状况及财物被占等证据,清晰勾勒出他行凶杀人、伪造刘梅仍在世的迹象(或包括发送那条“电话坏了”的短信),并抛尸灭口的残酷事实。
另一边,赵大勇半年来奔波寻找妻子的执念,最终等来的是最冰冷的结局。他曾无数次在妻子生活过的街区徘徊至深夜,“就抱着能在街上遇见她的幻想”。这幻想,如今被彻底击碎。
车库黑暗中那幽蓝的星芒,成为了沉默却最有力的证人。历时12天,苏州警方克服重重困难,终使这起曲折离奇的要案告破,告慰了逝者,扞卫了正义。
对刘梅而言,正义虽曲折,但未缺席。唯对生者,那份刻骨的伤痛与无尽的遗憾,恐难随时间消弭。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90年代大案系列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