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0日,渝州总统府
临时大总统满面红光地站在授勋台上,亲手将一枚大青天勋章别在樊鹏举胸前。台下镁光灯闪烁,记者们争相记录这一时刻。
"樊司令率部血战金陵,救三十万黎民于水火,实乃党国栋梁!"大总统握着樊鹏举的手用力摇晃,"鹏举啊!不如留在中央,我许你战区副司令之职!如何?"
樊鹏举礼貌地笑了笑,随后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敬了个标准军礼:"谢总统栽培。但卑职是黔州军人,自当回黔复命。"
大总统笑容僵了僵,随即又亲切地拍拍他肩膀:"应当的,应当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大总统都是僵着个脸,和众人一番寒暄,作为一国总统,哪怕是临时大总统,他的面子上也很是难看的。
晚上,总统办公室内,此刻,办公室可谓是一地的狼藉,只有他的幕僚则在一旁气定神闲地看着大总统发泄,直到大总统发泄完,幕僚才缓缓走到一旁,为大总统倒了一杯茶。
"不识抬举的东西!"大总统端起茶杯,顿时就想起了樊鹏举那张面无表情的脸,最后直接将仅剩的茶杯给摔了。幕僚并没有多言,而是递上热毛巾:"总统息怒,我倒有个一石二鸟之计……"
听完幕僚的"妙计",大总统转怒为喜:"好!就让萧河当这个冤大头!三十万张嘴,只怕他黔州再有钱,也够他黔州喝一壶的!同时只要萧河敢接下来这些百姓,那么接下来的沦陷区逃难回来的难民们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哈哈哈!好!"
1937年12月22日,黔州铁路枢纽站
一列列满载难民的蒸汽火车喷吐着白烟驶入站台。月台上,身穿蓝色制服的安置人员早已拉起横幅:"黔州欢迎金陵同胞"。
黔州的热情,让原本有些忐忑的金陵百姓们纷纷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在他们的印象中,黔州是落后于贫穷的代名词,当时在听见大总统将他们全部打发到黔州来的时候,金陵的老百姓们的心纷纷都凉了半截,同时心中也将大总统给狠狠骂了一遍。
只是眼前比金陵都还要繁华的场景让众多百姓一时间愣在了站台上,随后纷纷打量起了眼前这个根本不像是这个时代的站台的全貌,站台的四周有着护栏拦住着的,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作员纷纷站在每一个护栏口,正在引导着百姓们从车上下来。
月台很大,除了常见的绿化以及广告栏外,还有很多方便旅客休息的座椅,一旁穿着蓝色制服但是戴着口罩和围裙的保洁员正在清理着月台上的垃圾,整个月台很是干净,几乎看不见一点垃圾。同时月台便是还有穿着卡其色军用大衣戴着M35头盔,面前挂着MP38的军警们踏着正步牵着狗巡逻着,以防小日子间谍什么的突然袭击月台给百姓造成危害。
"所有人员注意!"站台广播里传来清亮的女声,"请按车厢顺序下车的旅客们,注意携带好随身物品。识字人员请前往月台A区登记,拥有一技之长或者技术工人可以前往B区,普通劳动力前往C区,普通旅客请前往D区,谢谢您的合作!"
————
此刻在A区登记处
戴着圆框眼镜的登记员抬头看了眼面前斯文的中年人:"李国忠先生以前从事什么工作?"
"金陵国立图书馆管理员……"斯文的中年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后面的妻子和一双孩子还有老娘正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环境。
"太好了!"登记员立刻翻开一个红色文件夹,"思州大学图书馆正在扩编,包食宿,月薪十五块大洋。这是给您的介绍信,这是车票和住宿票请拿好,出了火车站往右拐,凭住宿票可以在招待所住上一晚。您也可以直接坐最晚一班有轨电车前往办公地点报道……对了这几位是……"
“哦!这位是我的爱人,这位是我的老娘,还有这两个是我的儿子和女儿。”
————
李国忠攥着厚厚一叠票据走出火车站时,夕阳正将思州城的玻璃幕墙染成金色。他下意识扶了扶眼镜——眼前这座钢铁森林般的城市,竟比他在画报上见过的纽约还要震撼。
"爹爹,那个会跑的铁房子是什么呀?"小儿子指着街上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李国忠的老娘和妻子虽然都是金陵人,但是因为其微薄的收入,都是住在城郊的,小孩根本就没有经过有轨电车自然是很正常的现象。
"那是……"李国忠还没说完,身旁就传来温和的女声:"这是3路电车,持红色车票可以免费乘坐。"穿着蓝制服的女引导员正给新到的难民们分发城市指南,"招待所就在文化宫站下车,沿途可以欣赏思州夜景。"
————
思州招待所
推开镶嵌着磨砂玻璃的旋转门,李国忠的老娘差点被水晶吊灯晃花了眼。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上,几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应该也是难民家的孩子正哧溜哧溜滑着玩,虽然看起来很是格格不入,但是却又是那么亲切。若是换做在金陵这种情况,只怕臭脚巡已经拿走警棍来打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一战开始准备抗战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从一战开始准备抗战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