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蜡筑梦:六边形里的自然密码
草原的晚霞像被打翻的橘色颜料,层层浸染着天际线。圣甲虫分享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傍晚,叶之澜正坐在露营地的折叠椅上,轻轻抚摸着微隆的腹部,身旁的叶澜和萧汀脑袋凑在一起,对着一本摊开的法语版《昆虫记》叽叽喳喳。
“妈妈你看,法布尔说‘Les abeilles construisent des ruches avec de la cire.’,蜜蜂用蜂蜡筑巢呢!”萧汀指着书页上的句子,小脸上满是好奇,她的法语发音带着孩童特有的软糯,却意外地标准。叶澜则盯着插图里的蜂巢,眉头微蹙:“这六边形也太规整了吧,它们难道是天生的数学家?”
叶承宇从帐篷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几张空白的研究计划表,笑着递给两个孩子:“既然你们对蜜蜂筑巢这么感兴趣,那我们接下来的研究主题就定为‘蜂蜡筑巢的奥秘’。分工还是老规矩,爸爸负责寻找安全的蜂巢观测点和准备工具,妈妈负责查阅《昆虫记》里的相关资料,整理法语知识点,叶澜负责记录观测数据和绘制巢体结构,萧汀负责拍摄照片和视频,还要帮忙标注法语词汇,怎么样?”
“好耶!”兄妹俩异口同声地答应,立刻接过计划表开始认真填写。叶之澜笑着补充:“我还要把每天的观测趣事写进孕期日记里,等予安予宁出生了,就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蜜蜂的智慧。”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叶承宇就带着叶澜出发寻找蜂巢。他们沿着草原的溪流一路前行,拨开茂密的狗尾巴草,终于在一棵老槐树下发现了一个半隐蔽的半球状蜂巢,悬挂在粗壮的树枝上,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蜂蜡,像被精心打磨过的琥珀。
“爸,你看!”叶澜压低声音,兴奋地指着蜂巢,“比书上的插图还要漂亮!”叶承宇示意他保持安静,从背包里拿出望远镜和测距仪:“我们先观测周围的环境,确保没有天敌,再确定观测点。记住,蜜蜂攻击性不强,但我们也要保持安全距离。”他一边测量蜂巢的高度和直径,一边让叶澜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高度1.8米,直径约30厘米,周围有三株开满黄花的苜蓿,还有一片蒲公英,食物来源很充足。”
与此同时,帐篷里的萧汀正拿着相机,跟着叶之澜学习拍摄技巧。“拍摄蜜蜂筑巢的时候,要注意对焦在蜂蜡分泌的部位,还要避开蜜蜂飞行的路线,不然容易惊扰到它们。”叶之澜耐心地指导着,手里拿着法语词典,在笔记本上标注着关键术语,“蜂蜡是‘cire dabeille’,巢脾是‘rayon’,巢房是‘cellule’,这些词汇你要记好,等会儿拍摄的时候,我们要给照片配上法语注解。”
早餐过后,一家人来到观测点,叶承宇已经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的观测棚,既能清楚地看到蜂巢,又不会被蜜蜂发现。他们架起望远镜和相机,开始了第一天的观测。只见一只只工蜂带着沾满花粉的后腿,陆续飞回蜂巢,它们停在巢口,用前足梳理着绒毛,然后钻进巢内。没过多久,就有蜜蜂从巢内爬出来,腹部末端分泌出一点点淡黄色的蜡质,用后足托着,小心翼翼地粘在巢脾边缘。
“哇,蜂蜡原来是这样来的!”萧汀激动地按下快门,“我拍到了!蜜蜂分泌蜂蜡的瞬间!”叶澜则拿着尺子,通过望远镜测量巢房的边长:“爸爸,巢房的边长大概是5毫米,每个角都是120度,真的是标准的六边形!”
叶之澜翻开《昆虫记》,轻声念道:“法布尔在书中写道,蜜蜂选择六边形筑巢,是因为这种结构最节省材料,而且空间最大。它们就像天生的建筑师,不需要图纸,就能建造出完美的家园。”她把这句话的法语原文写在笔记本上,“‘Les abeilles choisissent la forme hexagonale pour construire leurs cellules parce que cette structure économise le plus de matériaux et offre le plus despace.’,你们可以抄下来,加深记忆。”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每天都定时来到观测点。叶澜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数据:“7月12日,上午9点,30只蜜蜂参与筑巢,分泌蜂蜡约0.5克;下午2点,巢脾新增3排巢房,共45个……”他还根据观测结果,绘制了巢体结构的立体图,每个部分都标注了法语名称。萧汀则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从蜜蜂采集花蜜,到分泌蜂蜡,再到搭建巢房,每个环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她还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研究手册上,旁边用彩色笔标注着法语注解。
叶承宇则带着兄妹俩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用黏土模仿蜜蜂筑巢,分别搭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六边形的“巢房”。“你们试试,哪种结构最稳固,而且能容纳更多的‘蜂蜜’?”叶承宇给每个“巢房”里放小石子,模拟蜂蜜的重量。结果发现,六边形的“巢房”不仅最稳固,而且在相同的空间里,能容纳更多的小石子。“这就是蜜蜂的智慧,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找到了最完美的筑巢方式。”叶承宇笑着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