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府衙,雷霆骤至。
武昌府衙。 刘仁轨正在后堂与几位心腹商议如何继续拖延,忽然前堂喧哗大作。
不等他反应,都察院湖广道御史与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已带着精锐兵丁直入后堂!
“刘仁轨!”御史手持驾帖,声如寒冰,“你拖延上缴火耗银,逾限已达两月!且账目不清,作何解释?!”
刘仁轨强作镇定:“御史大人!下官确有难处!武昌民情复杂,征收不易,且账目繁杂,尚在厘清……”
“厘清?”户部郎中冷笑,将一叠票据掷于案上,“这是你府衙上月采买修缮材料的票据,金额虚高数倍!
这是你宴请过往官员的流水记录,竟也计入‘公务开支’!
还有,你暗中授意士绅联名上书,诋毁新政,真当我们不知吗?!人证物证俱在,还敢狡辩!拿下!”
刘仁轨面色惨白,还想搬出资历和关系,但兵丁已不容分说,上前摘帽剥袍,套上锁链。
赣州府衙。 赵德明自恃有勋贵姻亲,态度倨傲。
面对都察院和户部官员的质询,竟拍案而起:“本官为国守土,区区火耗小事,何须如此相逼!我要上奏朝廷,参你们一本!”
“不必了!”都察院御史厉声喝道,“你的奏章,怕是没有陛下的御览快!你账目混乱,巨款去向不明,已涉嫌贪墨!
至于你的靠山?”御史逼近一步,压低声音,“自身难保,还敢保你?革职!查抄!”
赵德明顿时瘫软在地。
大同府衙。 马文彪一身戎装,试图以军务搪塞:“边镇重地,一切从简!火耗之事,容后再说!本将还要巡边!”
“马将军!”都察院御史毫不退让,“军务是军务,政务是政务!拖延上缴国帑,账目一塌糊涂,纵是边将,亦不能免罪!
陛下有旨,新政面前,一视同仁! 请将军配合,否则,休怪我等依法行事!”周围兵丁刀剑半出鞘,寒光闪闪。
马文彪看着对方决绝的眼神,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任由处置。
....
明发邸报,天下震慑。
数日后,一份由内阁、户部、都察院联合签发的特急邸报,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遍全国:
《为参劾武昌知府刘仁轨、赣州知府赵德明、大同知府马文彪违抗新政、拖延火耗、账目混乱事》
邸报详细列举了三人的罪状:刘仁轨拖延上缴、账目不清、煽动舆论;
赵德明账目混乱、涉嫌贪墨、倚仗姻亲;马文彪倚仗边功、抗拒新政、政务废弛。证据确凿,言辞犀利。
最后明确判决:
“刘仁轨、赵德明、马文彪,身为朝廷大员,不思报效,反违抗明旨,拖延国帑,账目混乱,影响极坏!
着即革去所有职衔,锁拿进京,交三司会审,严惩不贷!其家产,抄没充公,以儆效尤!
各该地方官员,当深以为戒,实心推行新政,按期足额上缴火耗,清明账目。
倘有阳奉阴违、敷衍塞责者,刘、赵、马三人即其前车之鉴!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份邸报,比之前处理赵德旺时引起的震动更为剧烈!
刘、赵、马三人,皆是位高权重、背景深厚的地方大员,竟被如此迅速、彻底地扳倒,家产抄没!
这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火耗归公”这项新政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没有任何情面可讲!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试图软抵抗的官员,彻底胆寒。
他们意识到,姜淮是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在推行新政,皇帝的支持更是坚定不移。
继续对抗,下场只会和刘、赵、马一样。
一时间,各地拖延上缴的现象戛然而止,账目清理工作陡然加速。
姜淮通过这次精准、迅猛、无情的铁腕打击,成功地用三颗重量级的“人头”,强行将“火耗归公”的权威,树立在了每一个官员的心中。
他知道,唯有如此酷烈,才能击碎旧利益集团的侥幸心理,为新政的推行扫清最顽固的障碍。
....
户部衙门,点将台。
数十名户部主事、郎中等中层干员肃立堂下,个个神情凝重。
他们面前站着的是面容冷峻的姜淮和户部尚书。
“诸位,”姜淮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堂中回荡,“‘火耗归公’新政,已至关键。朝堂之上,纲纪已申。
然,法令之行,贵在落实。
若熔铸环节克扣成色,解运途中偷梁换柱,入库之时虚与委蛇,则前功尽弃!”
他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故,需尔等为朝廷耳目,分赴各省藩库及关键府县,行监督之责!”
他详细部署任务,条分缕析:
湖广,武昌府官银熔铸坊。
热浪扑面,巨大的熔炉发出沉闷的轰鸣,赤红的银水在坩埚中翻滚。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焦炭的混合气味。
户部派来的王主事,身着半旧官袍,额角沁出汗珠,却如同一尊石雕般立在熔炉旁最炙热的位置,目光锐利如鹰。
他身边,武昌府的钱谷师爷李德才不断用汗巾擦着额头,赔着小心:“王主事,这炉边酷热难当,您还是到值房歇息,饮杯凉茶。
下官在此盯着,定不敢有丝毫差错……”
王主事仿佛没听见,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过程上。
他手持一本厚厚的《火耗熔铸监督记录册》,身边跟着两名户部书吏,一人捧着标准官砝码盒,一人端着内含各色标准银样的托盘。
“李师爷,”王主事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将本炉次碎银入库记录拿来。”
“是,是。”李德才连忙示意,一个小吏捧上账册。
王主事亲自核对:“碎银入库,计重一百零三斤七两,成色记为‘八五色’。”
他合上账册,命令道:“取碎银样本,验成色。”
书吏立刻从准备熔炼的碎银堆中,随机选取几块,与托盘中的“八五色”标准银样在试金石上划下痕迹,对比色泽。
王主事俯身仔细查看,又拿起小戥子,称量样本重量。“成色大致相符,样本重量无误。开始熔炼!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海阁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海阁小说网!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