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三月六日
厂里大喇叭已经没有了声息,九号信箱保卫处外,荷枪实弹的民兵战士在阳光中肃立,黑洞洞的枪口闪烁着寒光。
省军区主管领导赵组长的212吉普车刹停在保卫处小院的大门前。
车门“砰”地甩开,赵组长沉着脸目光扫过门口戒备森严的民兵们,最后看向快步迎出的胡代表身上。
他站在那里等双方礼毕后,带着怒气道:“胡振刚!武器试验不报备,条例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我看你这个军代表是当到头了!”
胡代表腰板挺得笔直道:“赵组长,是我的严重失职,我深刻检讨,接受任何处分。”
赵组长鼻腔里重重哼了一声,不再多言,接受完苛刻的证件查验和搜身,在胡代表的陪同下,黑着脸走进了气氛更加压抑的保卫处大楼。
办公室内,京城考察组的专家们,以邱学林为首,围在王处长的办公桌前。
邱学林压着火道:“王处长!火种’的工艺是关键!我们只求见主持加工的老师傅,不谈细节,只针对图纸关键结构做理论探讨,这也不行?””
王处长双手紧握放在桌面,脸上带着委屈道:“邱工程师同志,各位同!刘师傅他们为了这支枪,昨晚还在做最后的微调,现在让他们分心,万一出事,谁担责?上级严令,图纸足够各位同志进行研判,请理解我们的难处!”
“理解?我们理解你们保密,但不能理解这种彻底的封锁!”考察组中一位负责工艺的老专家忍不住提高了声调。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
赵组长黑着脸进来,胡代表紧跟其后。
他目光扫过僵持的双方道:“吵什么,试验在即,像什么样子!”
王处长立刻起身,立正报告:“报告赵组长!京城考察组的同志要与负责‘火种冲锋枪’制造的老师傅进行技术交流。为确保试验安全及保密,我无法安排。”
赵组长的目光在邱学林等专家脸上缓缓扫过,他沉默了几秒,开口:“王处长的顾虑是正确的。核心人员必须心无旁骛,工程师同志们,纪律高于一切,立刻集中精力研判图纸。其他要求,试验后再说。”
邱学林张了张嘴,脸色铁青,颓然地挥了挥手:“……走,去隔壁。”
考察组一行人像被霜打过的茄子,沉默地离开了办公室。
赵组长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的背影,眉头皱眉,对京城专家的“过度热情”也存了疑虑。
只剩三人后,赵组长转向胡代表:“工兵锹呢?拿来!靶场武器试验我要亲自盯着,要是出了纰漏。”
他冷哼一声:“两件事,我跟你一块算总账!”
胡代表心头一凛,立刻应道:“是!赵组长,您请看。”
他立即捧上一个用油纸包裹的工兵锹。
赵组长接过油纸包,掂量了一下,目光却似乎不经意地扫过通往内部安全区域的门。
-----------------------------------
此时,厂宣传科的张科长红光满面,小心翼翼地捧着他那台海鸥4A双反相机。
他正把厂里唯一的一卷进口柯达胶卷,无比郑重地装进相机里。
“小李啊,别惦记了,没你的份了喽。”张科长声音里透着兴奋继续道:“这宝贝疙瘩,今天就得派上大用场。值,太值了。谁能想到我们厂也有这光荣的时刻。”
他忍着笑意继续道:“今天,民兵训练靶场,‘火种冲锋枪’,新枪,射击验证。这是要写进咱们厂光辉历史的大日子!这照片拍好了,往厂史馆最显眼的地方一挂,啧啧……”
旁边的小科员小李连连点头:“是是,张科长,外面都传疯了,说这枪神乎其神,连京城都惊动了,考察组也来了。这照片,那就是历史的见证啊!”
张科长满意地挂好相机皮带,挺直了腰板:“对喽!走了。赶紧去保卫处,老王这家伙,这么大的事差点把咱们宣传科给漏了,等我过去找他算账。”
他边走边说道:“今天必须把‘火种冲锋枪’首射的威风,把咱们试枪英雄的英姿,还有那弹着点开花的神威,都拍下来。一张都不能废!让其他人瞧瞧,咱们九号信箱,到底有多牛气!”
他抱着相机,仿佛抱着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使命感,兴冲冲地朝着气氛凝重的保卫处小院快步走去。
---------------------------
这时,王建国所在的房间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那单调重复的“咔哒”声在回荡。
他身上那套古怪的“训练服”已被汗水浸湿了后背。
他一次又一次地举起那支的“火种冲锋枪”,瞄准,扣动扳机。“咔哒”声不断响起。
刘爷爷,老赵,老周,老孙和电工老刘围在他身边,所有的目光都死死盯在他的那只特制的厚底牛皮鞋的鞋跟上。
电工老刘声音沙哑的叮嘱道:“建国,关键是落脚后的那一下。走到点,前脚掌落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七零三线厂,小伙伴们往前冲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重生七零三线厂,小伙伴们往前冲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