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亮湾归来后,林凡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依旧每日前往“林氏一号”渔场进行例行捕捞,那是他当前稳定收入的基石,但他脑海中思考的重心,已经悄然向“生产”而非单纯的“狩猎”倾斜。
那份评估报告像一份珍贵的蓝图,在他心里不断勾勒着未来的景象。
他知道,要实现那个蓝图,需要更多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贝类和藻类养殖的具体技术。
于是,他去镇上的频率无形中增加了。
每次给赵老板送完货,结清款项后,他不再只是采购生活物资,而是必定会去那家旧书店和镇上新华书店的农业科技栏转转,试图寻找更多关于水产养殖的书籍。
然而,专业的养殖书籍远比普通的海洋生物图鉴要难找,也更昂贵。
他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海水经济贝类养殖技术》,还是十几年前出版的,纸张都已发黄,但他依然如获至宝地买下。
他还尝试着询问书店老板能否订购一些更新的相关书籍,老板表示需要时间且不能保证。
知识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一扇门,却也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门后的深邃与自身的渺小。每一步前进,似乎都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积累。
另一方面,随着“林氏一号”渔场的稳定产出和他持续践行“捕大放小”,他的冷库里的高档渔获逐渐积累了起来。
石斑鱼、黑鲷、偶尔捕获的龙虾和蟹王,都被他精心处理后储存起来。
他发现,每次积累到一定数量,一次性出售给赵老板,不仅能节省往返镇上的时间和油费,有时还能因为货量充足、品质统一而谈到一个稍微更好的打包价。
赵老板也乐意这样,一次性能收到更多好货,便于他周转和供应给高端客户。
这天,林凡查看冷库库存,发现又积累了一批不小的存量,价值相当可观。他决定明天再去一趟镇上。
晚上,他翻看着那本《海水经济贝类养殖技术》,里面关于牡蛎筏式养殖、蛤蜊滩涂播苗、以及养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病害和敌害防治等内容,让他看得既入迷又感到压力巨大。
这远比赶海要复杂得多,投入也大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血本无归。
“幸好有那份报告……”他再次感慨月亮湾评估报告的价值。至少报告告诉他,月亮湾的环境适合,方向是对的,减少了他最大的不确定性。
合上书,他计算了一下明天预计能获得的收入。又是一笔不小的进账。他的存款数字正在稳步而坚定地向上增长。
这些钱,他除了必要的生活开销和设备维护升级,几乎都存了下来。
他心里清楚,无论是未来可能承包海域,还是进行养殖试点,都需要一笔巨大的启动资金。
现在每一分钱的积累,都是在为那个梦想添砖加瓦。
他看着窗外静谧的渔村,月光洒在海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路还很长,但他走得很稳。每一天的学习,每一次的捕捞,每一笔的积蓄,都在让他离那个蓝色的梦想更近一步。
他忽然想起系统,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气运值。
平稳的增长,距离下一个质变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他不知道下一次系统会给予他什么,但他隐约感觉,一定会与他当下学习和思考的方向密切相关。
或许是一本更先进的养殖技术手册?或许是一种改良水质的特殊菌剂?或许是一种促进贝类生长的饲料?
他笑了笑,不再猜测。无论是什么,打好眼前的基础,总不会错。
第二天,迎着晨光,林凡再次驾船驶向镇子。船上载着的,不仅是冰冷的渔获,更是他沉甸甸的梦想和期许。
林凡将积累的渔获一次性出售给赵老板,果然如预料般拿到了一笔颇为丰厚的款项。
赵老板看着那批品质统一、保鲜极佳的高档货,笑得合不拢嘴,结算时额外多给了林凡一点零头,算是奖励他的“囤货”行为。
“小林啊,以后就这么干!有好货别零散卖,攒一攒给我送来,价钱好商量!”赵老板拍着林凡的肩膀,“我就喜欢跟你这种有头脑的年轻人做生意!”
林凡笑着应下,心里也清楚,这只是因为他的货好且稳定。真要是货不行,再怎么会囤积也没用。
揣着鼓囊囊的钱包,林凡照例先去补充了生活物资和船用油料。
随后,他又钻进了书店,可惜这次没有找到新的养殖专业书,只好买了两本更基础的海洋生物习性方面的科普读物,聊胜于无。
返回东源村的路上,天气依旧晴好。
看着时间还早,林凡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驾船绕到了“林氏一号”附近的一片他之前下过几个旧蟹笼的区域。
这些蟹笼是村里淘汰下来的,他便宜收来,偶尔放点臭鱼烂虾做饵,隔几天来看看,时常能有些意外收获。
今天的气运是【青铜】,说不定有小惊喜。
他逐个拉起蟹笼。前几个笼子要么空空如也,要么只有几只不值钱的小螃蟹,都被他随手放生了。直到拉起最后一个放置在礁石边缘的笼子时,手里猛地一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