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规律的劳作与细致的观察中又过去一段时间。
林凡每天都会抽空去看看他那片小小的麒麟菜“实验田”。
在【微光水下视觉强化】的帮助下,即使是在光线不佳的清晨或傍晚,他也能清晰地观察到麒麟菜的细微变化。
它们的确在缓慢而坚定地生长着,枝杈变得更加粗壮,分叉增多,颜色也越来越深。
终于,在一个气运为【青铜】的平静日子,林凡决定进行第一次“采收”。
他选择了几株长势最好、看起来最茂盛的麒麟菜,小心地用特制的小刀割取了上半部分鲜嫩的枝杈,留下了基部和附着器,确保它们还能继续生长。
他并没有采集太多,仅仅够用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尝试加工和品尝。
回家后,他按照书上说的和打听到的土方法,仔细地将采集回来的麒麟菜反复清洗,去除杂质,然后放在干净的竹匾上,置于通风阴凉处晾晒。
几天后,这些麒麟菜失去了大部分水分,变得干瘪而坚韧,颜色转为更深的紫黑色,摸起来硬硬的,这就是常见的“珊瑚草”干品了。
林凡取了一小撮干品,用水泡发。短短一两个小时,干瘪的藻体就重新吸水膨胀,恢复了部分弹性,呈现出半透明的胶质感,口感爽脆,带着淡淡的海藻清香。
他简单地用醋、酱油和蒜末凉拌了一小碟,尝了一口,味道确实不错,口感独特。
成功!
虽然量极少,根本谈不上经济效益,但这个过程本身的意义重大!他完整地体验了从“种植”到“采收”再到“初步加工”的全流程,证明了在“林氏一号”渔场环境下进行小规模麒麟菜培育的可行性!
这为他未来的计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 firsthand 经验。他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和心得。
就在他沉浸在这小小的成功喜悦中时,陈杰又找上门来了。这次,他脸上的表情少了几分之前的急切,多了几分神秘和……官方?
“凡子,最近忙啥呢?老是看不到你人。”陈杰递过来一根烟,这次林凡接了,但没有点燃。
“还能忙啥,老样子,出海转转。”林凡含糊道。
“跟你说个事儿,”陈杰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炫耀的语气,“我最近不是老往镇上跑嘛,跟渔业办的人混熟了点儿。
听说上面可能很快要出台新的政策,鼓励咱们这种沿海村子发展规模化、生态化的海水养殖,好像还有相关的补贴和技术支持!”
林凡心中一动,但面上不动声色:“哦?有具体说法吗?”
“细则还没下来,但风声是这么个风声。”陈杰观察着林凡的表情,“我就说嘛,包海搞养殖是条路子!现在政策可能也要支持了!怎么样,凡子,咱俩联手,先琢磨起来?到时候政策一来,咱们就能抢先一步!”
林凡沉吟了一下。陈杰这个消息,如果是真的,那确实很重要,意味着外部环境可能变得对他更有利。但他依旧保持警惕。
“政策的事,没看到红头文件都不好说。就算有,包海的门槛估计也不低。”
林凡斟酌着词句,“不过,这消息确实值得留意。谢谢你了,阿杰。”
他没有立刻答应合作,但也没有完全拒绝,只是表示会关注。
陈杰似乎也没指望他立刻答应,又闲聊了几句,强调了一下自己的“门路”和“消息灵通”,便告辞了。
送走陈杰,林凡的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政策扶持的可能性让他看到了更快实现梦想的希望。
另一方面,陈杰的急切和“门路”让他隐隐有些不安。
他更倾向于依靠自己扎实的技术积累和资金储备,稳扎稳打。
“不管怎么样,自身硬才是根本。”林凡很快平静下来。
政策的风会往哪里吹,他无法控制。
但他能控制的,是继续扩大麒麟菜的试种规模,继续学习更先进的养殖技术,继续积累资金。
如果政策东风真的来了,他要有能力接得住。
如果没来,或者条件苛刻,他也要能靠自己走下去。
他看着竹匾上那些小小的、黑紫色的麒麟菜干,它们代表着从无到有的希望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陈杰带来的政策风声,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让林凡平静的生活泛起涟漪。他意识到,不能永远只盯着东源村这一亩三分地,是时候走出去看看了。
他需要一个更充分的理由,而不仅仅是“打听政策”。
很快,机会来了。他船上的二手挂机最近工况有些不稳,维修了几次效果不佳,或许是该考虑更换一台更可靠的新机器了。
镇上的农机店选择有限,他决定去县城的专业船舶配件市场看看。
此外,他心里也萌生了一个更宏大的念头:如果未来真的要扩大生产,现在这条小木船肯定不够用。
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一条更大、更专业的渔船?去县城,也能顺便了解一下造船厂的情况,摸摸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