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东源村的海面上开始积聚着不同寻常的云层,空气中弥漫着潮湿而沉重的气息。
林凡站在码头,望着天际线处逐渐堆积的乌云,眉头微微皱起。
今天是林凡与蓝海公司签订合同后首次交付的日子。
按照协议,他需要在中午前将150斤牡蛎、80斤扇贝和30斤蛤蜊送达指定码头。然而台风的临近让这一切充满了变数。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林凡已经驾船来到养殖区。
海面上的风浪明显比往日要大,小船随着波浪起伏不定。
必须在风力加强前完成采收。林凡自语道。他熟练地操作着吊机,将一个个养殖吊笼提起,快速筛选出符合规格的贝类。
得益于【资源日志】的精准数据,林凡对每个养殖单元的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快速找到品质最好的区域进行采收。但他严格控制采收量,只取达到标准的个体,幼小的贝类都被小心地放回海中。
可持续发展很重要,不能为了一次交付竭泽而渔。林凡牢记着这个原则。
采收完成后,林凡立即进行品质筛选。他按照合同要求,严格检查每个贝类:
大小规格:使用标准卡尺测量,确保达到约定尺寸
鲜活度:检查贝壳闭合力度和反应灵敏度
外观完整:剔除外壳破损或有附着物过多的个体
清洁度:用海水冲洗干净,去除泥沙杂质
这个过程花费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海浪越来越大,小船摇晃得厉害,林凡不得不放慢速度,确保筛选质量。
质量是立足之本,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品质。林凡想起张教授的叮嘱,更加仔细地进行检查。
就在采收工作完成大半时,意外发生了。一个浪头打来,小船剧烈摇晃,几筐已经筛选好的牡蛎滑向船边,差点落海。林凡眼疾手快地拉住筐绳,但自己的手臂却被筐边划出一道血口。
该死!林凡快速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处理伤口,同时加固所有货筐的固定。
更麻烦的是,风浪继续增大,小型渔船作业已经有些危险。林凡查看【资源日志】,发现台风提前加强,预计影响时间提前了12小时。
必须加快速度了。林凡咬牙决定冒雨完成剩余工作。
就在这紧张时刻,因为面对困难坚持保证品质的行为,林凡的气运值突破了9.5!【智能环境监测浮标】的图标瞬间亮起。
林凡毫不犹豫地选择兑换。一阵微光闪过,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浮标出现在船尾,外观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科研监测设备。
他立即将浮标投放至养殖区中心。浮标自动开始工作,【资源日志】上立即显示出实时监测数据:
【水温26.8℃】【盐度29.1‰】【溶解氧6.7mg/L】【波浪高度1.8m】【风速12m/s】...
最重要的是,浮标提供了精确的台风路径预测:预计14:00影响最大,风力8级,浪高3.5米。建议12:00前结束海上作业。
有了这个精准预测,林凡能够更好地安排时间。他决定加快速度,务必在11点前完成所有工作。
十点半,所有货品终于采收、筛选、包装完毕。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风浪太大,小渔船运输安全成了问题。
林凡思考片刻,决定采取稳妥方案:分批运输,先送一半货品上岸,再返回取剩下的一半。虽然这样会多花时间,但安全第一。
第一次运输过程惊险万分。三米高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小船在波峰浪谷间艰难前行。林凡全力把稳舵柄,凭借日益娴熟的驾船技术,终于安全抵达码头。
林凡,这么大的风浪你还出海?正在码头加固渔船的老王惊呼道。
今天有货要交,没办法。林凡苦笑着,快速卸下第一批货品。
来不及多解释,林凡立即返航去取第二批货。这时风浪更大了,返航的路程更加艰难。有几次大浪几乎要将小船吞没,林凡全靠【坚韧的木桨】提供的平衡感和自己的技术才化险为夷。
十一点四十分,第二批货安全运抵码头。林凡立即联系了蓝海公司指定的运输车,进行装货和交接。
运输员看着林凡狼狈的样子和手臂上的伤口,感慨道:伙计,你也太拼了吧?这种天气还出海采收。
林凡笑笑:答应了就要做到,信用最重要。
装货过程中,林凡再次检查货品质量,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损伤。他还特意取了些海水制成简易的保鲜装置,确保贝类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鲜活。
十二点整,运输车准时出发。林凡长舒一口气,第一笔订单总算按时完成了。
送走运输车,林凡立即投入到台风应对工作中。他驾船返回养殖区,进行最后的加固检查:
加深吊笼:将养殖吊笼下沉到更深的水层,避开表面大风浪
加固锚固:检查所有锚固系统,增加备用锚点
疏散密度:将部分密度过高的养殖单元分散到不同区域,降低风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