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东源村还笼罩在薄雾中,码头上却已经热闹非凡。
村民们围着新停泊的“海丰号”,议论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好奇地打量着这条比村里其他渔船都要气派的大船。
林凡站在船头,感受着不同于往日小船的平稳。今天是【白银】气运日,正是试水新船的好时机。
“凡哥,所有设备都检查过了,一切正常!”阿明从驾驶室探出头来,脸上洋溢着兴奋。
林凡点点头,目光扫过围观的村民。
他在人群中看到了老村长赞许的目光,也看到了几个老渔民羡慕又略带怀疑的眼神。
买这条船花了他大半积蓄,必须尽快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准备出海!”林凡下达指令。
发动机轰鸣声响起,“海丰号”缓缓驶离码头,破开平静的海面。
船上除了林凡和阿明,还有特意请来的李叔——村里最有经验的老船长,负责指导这次试航。
“这船真稳啊!”李叔在驾驶室里熟练地操作着设备,“比我当年开过的那条货船都不差。”
林凡微笑不语,心里却松了口气。看来这笔投资确实值得。
按照计划,这次试航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测试船只性能,二是考察深水网箱选址,三是顺便进行一些捕捞作业,试试新船的捕捞设备。
“我们先去西南方向的那片深水区,”林凡指着海图说,“那里水深合适,水流也好,适合放置深水网箱。”
李叔看了看海图,又抬头望了望天色:“今天天气不错,去那边应该没问题。不过那片海域暗流多,得小心点。”
“海丰号”平稳地航行着,很快就到达了目标海域。这里的海水明显比近海更加深邃,呈现出一种近乎墨蓝的色彩。
林凡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水质检测设备——明面上是普通仪器,暗地里却借助系统的【水质与养分快速测试纸】进行精确分析。
“水质很好,溶氧量充足,温度稳定。”林凡记录着数据,“这里确实适合深水养殖。”
阿明好奇地凑过来:“凡哥,你怎么知道这片海域好的?以前很少有人来这么远的地方捕鱼。”
林凡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我查了很多资料,还请教过大学的海洋学教授。科学养殖要先懂海,不能靠运气。”
这话半真半假。他确实查阅了大量资料,但最关键的信息还是来自系统的评估。
测试完水质,林凡决定试试新船的捕捞能力。根据系统的提示,这片海域有不少经济鱼类栖息。
“下网!”林凡下令。
新型的液压起网机工作效率很高,不一会儿就将渔网投入海中。
等待起网的时间里,林凡继续研究着海图,标记出几个可能适合放置网箱的具体位置。
一小时后,开始收网。
随着渔网缓缓升起,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这是“海丰号”的第一次作业,收获如何直接影响大家对这条船的信心。
当渔网完全露出水面时,阿明忍不住惊呼:“这么多!”
网中银光闪闪,全是肥美的马鲛鱼和带鱼,还有不少价值较高的黄鱼和鲳鱼。
初步估计,这一网的收获就顶得上普通渔船好几天的产量。
李叔激动地拍着林凡的肩膀:“好小子!这船买得值!这捕捞效率太高了!”
林凡心中也暗自惊喜,但表面上仍保持冷静:“是这片海域资源好。我们不能贪心,按计划再来一网就返航。”
第二网的收获同样不错,虽然比不上第一网,但仍然远超预期。
返航途中,林凡站在船头,海风吹拂着他的面庞。
他看着在甲板上忙碌着分拣渔获的阿明和李叔,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这条船不仅是一次投资,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快到村子的时侯,林凡特意让李叔绕道示范区的海域,查看了一下越冬贝类的情况。
浮标一切正常,监测数据显示水质稳定。林凡悄悄投下一些系统提供的越冬专用饵料,确保贝类安全过冬。
当“海丰号”满载而归驶回码头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发出阵阵惊叹。
这么大量的高质量渔获,在东源村的冬季是很少见的。
赵老板早就收到消息等在那里,一看渔获质量,立即开出了高价:“林凡,这些货我全要了!以后有这种好货,一定要先通知我!”
林凡笑着答应,指挥工人过秤装车。
这一趟出海,光是渔获就卖了将近五万元,几乎够支付船员一个月的工资和燃油费了。
晚上,林凡独自一人留在船上,仔细清洁和保养设备。这是父亲教给他的习惯:好的渔船是渔民的生命,必须用心呵护。
清洁完毕,他坐在驾驶室里,翻开航行日志认真记录:
“首航成功。船只性能优良,深水区考察结果理想,捕捞作业超额完成。下一步:深水网箱材料采购,船员培训。”
合上日志,林凡望向窗外。月光下的海面平静如镜,但他的内心却澎湃不已。今天的成功证明了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也增强了他向深水发展的信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