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东源村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海雾中,林凡已经站在“海丰号”的甲板上,看着阿明带着船员们将最后几箱鲜活的黑鲷和石斑鱼搬上岸。
海藻加工点那边,大牛粗犷的吆喝声和海藻特有的清新气味混杂在一起,预示着又一个丰收日的开始。
【智能管理日志】在林凡的视野角落静静悬浮,显示着昨日渔获与海藻的产量、预估产值,以及“林氏一号”渔场的生态参数。
一切数据都指向积极的信号,尤其是海藻养殖区,在使用了新研发的【藻类生长促进剂】后,长势之迅猛,连他自己都感到些许意外。
这不仅意味着一条全新的、高附加值的财源,更验证了他“知识驱动、生态循环”理念的正确性。
“凡哥,赵老板的车到了,这批鱼他亲自来验货。”
阿明小跑着上船汇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
林凡将日常捕捞的管理权逐步移交给他后,这个年轻人越发沉稳干练。
林凡点头:“按谈好的价格走,品质把好关。另外,跟赵叔提一句,新一批的龙须菜和裙带菜下午就能处理好,问他那边的高端市场渠道消化得怎么样。”
“明白!”阿明利落地应下。
看着他沉稳了许多的背影,林凡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技能培训模块】开启后,他有意识地培养阿明、小玲等人,效果正在显现。
这支初步成熟的团队,是他能抽身思考更长远问题的基石。
他信步走向那片规划整齐的海藻养殖区。
海水清澈,可见水下随波摇曳的茂密藻林。
几个村民正在熟练地操作小船进行收割,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参与海藻养殖和加工,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额外收入。
“小凡,看这长势,真是神了!”老
村长走了过来,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感慨,“咱们祖祖辈辈打渔,从来没想过,这海里种‘菜’,也能长出金疙瘩来。”
林凡扶住老村长的胳膊,谦逊地笑道:“叔,这都是碰巧了,加上大家伙儿肯干。咱们这算是摸着石头过河。”
“你这石头摸得好啊!”老村长用力拍了拍林凡的手背,眼神里是全然的信赖,“现在村里人都跟着你干,劲头足着呢。你放手去做,村里的事,有我。”
送走老村长,林凡的心更加安定。
他回到自己那间兼做办公室和书房的小屋,桌面上摊开着《海藻化学与深加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书籍和他的笔记。
海藻的直接销售利润可观,但林凡的野心不止于此。
通过阅读和学习,他深知这些海藻蕴含着巨大的深加工潜力——藻胶、膳食纤维、乃至特殊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其价值远超初级农产品。
他意念微动,调出系统的【初级生物实验室模拟】功能,输入一些基础提取工艺参数,结合【藻类生长促进剂配方】的原理,模拟对龙须菜进行粗提物萃取的实验。
虚拟屏幕上数据滚动,结果显示理论上可行,但效率和纯度远达不到商业化标准。
“果然,光有配方和模拟还不够,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技术积累。”
林凡并未气馁,反而明确了方向:先巩固扩大养殖规模,同时积极寻求与专业科研机构或企业的合作机会。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规划要点:
1. 巩固基本盘:确保“海丰号”捕捞作业与“林氏一号”渔场的可持续产出。
2. 扩大海藻养殖:利用现有经验,逐步扩大养殖面积,优化促进剂使用方案。
3. 人才深度培养:重点培养小玲在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
4. 探寻合作机遇:留意与高校或生物科技公司的接触机会,为海藻深加工铺路。
写完这些,林凡长舒一口气。
窗外,阳光正好,将整个东源村和海面镀上一层金色。
过去的收获已沉淀为基石,未来的蓝图正在他心中展开。
他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但从一个被怜悯的“二流子”到带领一村人寻找新希望的“领头人”,他已然拥有了足够的底气与决心,在这片蔚蓝的疆土上,继续深耕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东源村笼罩在一种平静而充实的忙碌氛围中。
林凡的生活节奏似乎固定了下来:清晨查看【智能管理日志】和【精准气象预测系统】,安排“海丰号”的捕捞作业和海藻养殖区的日常维护;上午处理各项事务,或跟随船只出海;下午则雷打不动地留出两小时,埋首于他那间小书房的书籍和笔记中。
海藻的丰收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临时加工点内,村民们熟练地分拣、清洗、晾晒龙须菜和裙带菜,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海藻清香。
赵老板派来的小货车每天准时出现,将打包好的干海藻和盐渍海藻运往市里的高端市场,反馈极佳,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苗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