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气息与东源村截然不同。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空气中弥漫着都市特有的喧嚣与活力。
林凡提着简单的行李,按照邀请函上的地址,找到了举办研讨会的省国际会展中心。
恢弘的现代化场馆,衣着光鲜的与会者,以及展台上那些他只在书本和网络上见过的先进养殖模型、水处理循环系统、大型深水网箱的微缩景观……一切都让林凡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他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骤然置身于信息的海洋,贪婪地吸收着一切。
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相对靠后,并不起眼的座位。
这正是他想要的。
研讨会开始,各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轮番上台,分享着关于海洋牧场规划、种苗繁育技术、病害防控、智能化投喂系统以及国内外市场趋势的最新成果与见解。
许多概念对林凡而言是崭新的,但他凭借着自己这段时间的恶补和系统【智能管理日志】悄然进行的要点记录与梳理,竟也能听懂大半,甚至能敏锐地捕捉到某些技术与自己系统功能或已有实践的潜在联系。
“深海网箱的抗风浪设计,必须考虑区域性洋流突变和季节性极端天气的叠加效应……”一位来自国家级研究所的老教授在台上侃侃而谈。
林凡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精准气象预测系统】,若能结合这类专业设计,无疑能将“海丰号”未来走向深蓝的风险降至更低。
“……海藻的高值化利用,不能仅停留在食品层面。
藻胶、膳食纤维,尤其是某些稀有藻类中蕴含的活性物质,其提取技术和市场应用,才是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
另一位生物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的话,更是让林凡心中一震。
这完全印证了他之前在书房里的猜想!
茶歇期间,人流攒动。
林凡没有急于凑到那些最耀眼的“大咖”身边,而是默默走到了展示海藻深加工技术的展台前,仔细观看那些仪器说明和产品样品。
“对海藻加工感兴趣?”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林凡转头,看到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他胸前的名牌写着“蓝海渔业科技公司,研发部主任, Dr. 李明”。
正是之前来东源村考察,并与他合作示范区项目的李明。
“李主任!”林凡有些意外,旋即露出笑容,“是的,我们村现在也在尝试养殖龙须菜,长势不错,但一直在想怎么能更进一步。”
李明欣赏地看着林凡:“我有关注你们示范区的情况,生态混养的理念落实得很好。没想到你还对深加工这么有想法。怎么样,听完上午的会,有什么感触?”
林凡谨慎地组织着语言,避免提及任何超前的系统知识,只从实际观察和学习体会出发:“感触很深。尤其是听到专家说,初级产品利润天花板低,必须向技术要效益。我觉得我们东源村的海域水质好,如果能引进合适的技术,哪怕只是初加工,应该也能提升不少价值。”
李明点点头,低声道:“我们公司最近也在考察相关的合作项目。如果你真有这个意向,会后我们可以详细聊聊。我们看好你的潜力和你们那片海域的环境。”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林凡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稳地点头:“非常感谢李主任的看重,我很期待向您请教。”
就在林凡于省城开拓视野的同时,东源村的一切也在阿明和小玲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清晨,阿明带着“海丰号”的船员再次出海。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林凡离开前特意标注的、位于“林氏一号”渔场边缘的一处暗礁区。
林凡通过【智能管理日志】的长期数据分析,推测那里可能聚集着一批价值较高的石斑鱼。
“注意水下流子(暗流),下网要轻,别惊了鱼群。”
阿明掌着舵,神情专注地重复着林凡平时叮嘱的要点。他如今对这片海域的熟悉程度,已不逊于许多老渔民。
船员的配合也愈发默契。随着渔网缓缓收起,一片银光闪烁中,夹杂着数条体型匀称、斑纹漂亮的青石斑和东星斑!
“成了!明哥,凡哥算得真准!”一个年轻船员兴奋地喊道。
阿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但随即板起脸:“别咋呼!赶紧按大小分拣,活的放进活水舱,小心养护!这可都是钱!”
他牢记着林凡对品质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卖给赵老板时的价格和信誉。
岸上,小玲的工作同样出色。
她不仅要处理海藻加工点的日常事务,核对账目,还要兼顾培训计划的课程安排。
大牛负责的海藻加工点扩建场地也已平整完毕,只等林凡回来确定最终方案。
更让林凡欣慰的是,一次小小的突发事件,展现了团队的成长。
村里一户人家的小渔船发动机在近海突然熄火,眼看天色渐晚,家人焦急地找到阿明求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