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韩馥与袁绍开始商讨冀州事宜。
韩馥与袁绍两人离开大殿后,殿内恢复了宁静。
只剩下他们两人私下交谈。
韩馥详细叙述了自己遭遇的情况。
袁绍得知赵云兵败投降于己方后心生疑虑,原来是被荀谌 ** 了。
二人都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韩馥意识到自己被荀谌和赵云所 ** ,袁绍则愤怒地拍桌而起,意识到赵云是刘备的人,荀谌也极有可能是刘备的谋士。
他们的计谋使韩馥和袁绍之间产生了误会,差点引发冲突。
二人对刘备心生警惕。
袁绍咬牙切齿地指责刘备的计策歹毒,韩馥表示赞同。
他们决定要一致对外对付刘备。
袁绍提议联合冀州境内的其他郡县兵马,共同驱逐刘备。
韩馥虽然面临冀州境内其他郡县的困境,但也认识到冀州各郡县大多各自为政,情况复杂。
尽管如此,韩馥依然考虑实施这一策略。
然而,他担忧能否成功召集兵马驱逐刘备以及其他郡县的反应。
此时袁绍提出先驻军一段时间观察情况再做决定。
同时要求韩馥提供粮草支援。
韩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袁绍的要求,从城内粮仓运来大批粮草给袁绍驻军提供支援。
这一行动使袁绍感到惊讶的同时意识到邺城储备的粮食丰富且充足。
袁绍的意图坚定,志在夺取魏郡和邺城。
但他目前采取的是隐而不发的策略,计划先利用韩馥击败刘备,再吞并冀州。
他坚信:“冀州,必属我袁绍!”
在太行山脉的黑山军老巢中,张燕听闻袁绍的兵马已抵达魏郡,与韩馥联手,意图攻打黑山。
这个消息让寨内的其他渠帅和首领们惊慌失措。
部分渠帅认为袁绍是在渤海黄巾的战事里吃亏,转而攻打黑山军。
然而张燕却是另有想法,他让部众们保持冷静,并表示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张燕调集大部分青壮兵力至冀州魏郡西部边境以防袁绍进攻。
同时,他命令妇女和老人往更深的山里转移。
他召集四位重要将领李大目、郭大贤、青牛角和雷公,分配任务,让他们各领兵马驻扎在靠近常山、中山一带的山林里。
张燕担忧刘备可能从北面南下进攻,因此保持高度警惕。
李大目则认为刘备忙于与袁绍交战,无暇顾及他们,而且粮食消耗大,需要等到明年开春才有可能再次出兵。
尽管李大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还是被张燕训斥,小心驶得万年船。
张燕命令在山林周边建立营寨以防万一。
李大目遵照执行,很快搭建了简易的防御工事。
傍晚时分,他们烤猎物的火堆燃起,准备享用山里的野鹿等野兽。
捕得肥鹿,久违的盛宴。
李大目注视着正在火烤的鹿肉,垂涎欲滴。
鹿腿一经扯下,他便不顾热烫,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尽管山林中的调味缺乏,鹿肉显得平淡,但他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其他黑山军也一拥而上,很快分食一空。
除李大目外,其他人仅能勉强果腹。
夜深人静,众人准备休息。
面对是否需要值夜的疑问,李大目不屑一顾,认为在这偏僻之地无人会来。
于是众人纷纷找地休息,安心入睡。
夜晚,山林中的野兽嚎叫声不断响起。
但习惯了这些的黑山军们只是微微惊醒,见篝火还在便继续沉睡。
然而不久之后,营寨中突然喊声连连,“杀”
声震天。
李大目惊醒后看到四处都是逃窜的黑山军,他慌忙上前询问发生了何事。
一名士兵颤抖着回答:“官军杀来了!”
李大目急忙来到营寨前方查看,只见山下火把如繁星点点,映照出众多高大壮硕的身影正迅速靠近。
在鲜明的对比之下,黑山军士兵的瘦弱与逃窜形成强烈的反差。
李大目瞳孔紧缩,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他回忆起曾经遭遇的那支兵马,正是无当飞军,如今再次面对,令他叫苦不迭。
他大喊一声“吕虔那厮来了”
,随即转身逃跑。
他深信,太行山脉广阔,只要躲入山林,官军就无法奈何他们。
李大目躲进一处山洞,带着陆续赶来的黑山军士兵。
随着天色大亮,他们瑟瑟发抖,露出担忧的神色。
他们感到困惑,为何官军这次如此坚决地要上山剿灭他们,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将黑山军赶回太行山脉。
山洞内,气氛紧张。
有人叹息道:“首领,外面动静越来越小,来不及跑的兄弟,怕是凶多吉少。”
李大目则摇了摇头,表示自古以来,黑白两道势不两立。
他计划躲在山洞里,等到天黑再趁机绕路回到老巢。
就在李大目思索之际,山洞外传来阵阵脚步声。
黑山军士兵屏住了呼吸,但官方宣告的声音还是传了进来:“山洞里的黑山军听着,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