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琰离去后,别院小院愈发显得寂静,唯有秋雨敲窗,声声入耳,更添几分清冷与压抑。林小满独坐灯下,手中紧攥着那张写着“毒非毒,引非引。九重塔下,影现真形。风已起,待月明。”的纸条,心绪如同乱麻。
太后的中毒、宫廷的暗流、针对自己的阴谋、胡案的重重阴影,以及这神秘送信人一次又一次语焉不详却直指核心的提示……所有的一切交织成一张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网,将她牢牢困在其中。赵琰的庇护给了她暂时的安全,却也让她更深切地感受到局势的凶险和自身的渺小无力。她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命运完全系于赵琰的掌控和那未知的“月明”时机。
她反复咀嚼着纸条上的话。“毒非毒,引非引”是否意味着太后所中之毒并非表面那么简单,或者下毒的方式另有玄机?“九重塔下,影现真形”——这“九重塔”究竟指向何处?是实指某座建筑,还是隐喻?“影现真形”是找到下毒真凶的证据,还是揭示某个更大的秘密?而“风已起,待月明”,这“月明”是等局势明朗,还是等某个特定的人或事件?
无数疑问在她脑中盘旋,却找不到答案。她强迫自己冷静,将纸条小心收好,与之前那枚黄铜钥匙和玄铁令牌放在一处。这些,是她目前仅有的、可能与谜底相关的线索。
接下来的两日,林小满在这座隐秘的别院中度过,度日如年。丫鬟们伺候周到,饮食精细,环境清幽,但她心中焦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她时刻竖起耳朵,留意着院外的任何动静,期盼着赵琰或陈锋能带来新的消息,又害怕听到的是更坏的风声。
别院仿佛与世隔绝,外界的惊涛骇浪似乎都被那高墙深院阻挡。但这种死寂般的平静,反而更让人心慌。她只能通过每日丫鬟送来的、看似寻常的闲聊中,捕捉一丝外界的信息碎片。比如,今日的粥米是江南新贡的,说明漕运未受太大影响;又比如,丫鬟无意中提及采买时见城中巡防似乎比往日更严密了些……这些零碎的信息,拼凑出外界紧张却不失序的景象,让她稍感安心,至少,天还没塌下来。
她不敢懈怠,每日依旧坚持活动筋骨,甚至向丫鬟借来纸笔,凭记忆默写“林记”的一些点心配方,或者勾勒“福寿双全塔”的改良图样,试图用熟悉的事务来保持冷静和专注。她知道,越是危局,越不能自乱阵脚。
第三天傍晚,雨终于停了,天色放晴,一抹残阳如血,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就在林小满望着窗外晚霞怔怔出神时,院门被轻轻推开,进来的不是送饭的丫鬟,而是多日未见的陈锋。
陈锋依旧是一身利落的劲装,但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眼神却锐利如常。他屏退了丫鬟,对迎上来的林小满低声道:“林姑娘,王爷让卑职前来告知姑娘近况,也让姑娘安心。”
林小满心中一紧,连忙请他坐下:“陈统领请讲,太后娘娘凤体如何?宫中情形怎样了?”
陈锋沉声道:“姑娘放心,太后娘娘洪福齐天,经太医署全力救治,已暂时脱离险境,但凤体受损,仍需长期静养。陛下亲自督案,彻查下毒之事,目前已有数名有嫌疑的宫人被拘押审问,但……核心线索依旧指向那名已自尽的太监,进展缓慢。”
暂时脱险……林小满松了口气,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但线索中断,意味着真凶依旧逍遥法外,隐患未除。
“那……关于点心的谣言……”她最关心这个。
陈锋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宫中确有流言,但陛下并未轻信。王爷亦在暗中周旋,将调查方向引向尚膳监内部管理疏漏及药材采购流程。加之太后清醒时曾为姑娘点心辩白,目前来看,姑娘暂时安全。但暗中的窥探并未停止,姑娘还需在此耐心等待。”
听到这里,林小满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一些。至少,最直接的危机似乎暂时化解了。
陈锋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透露了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另外,关于姑娘之前提供的线索——‘九重塔’……王爷派人暗中查探了西城几处有可能的塔楼,包括清虚观后山一座废弃的砖塔,以及……皇家禁苑琼林苑边缘的藏经阁。”
林小满屏住呼吸:“可有什么发现?”
陈锋神色凝重:“清虚观后山的砖塔并无异常。但琼林苑藏经阁……守卫森严,我们的人无法深入。不过,在清查那名自尽太监的遗物时,发现了一角被烧毁的图纸残片,上面隐约有‘塔’形标记和……清虚观的暗纹。王爷怀疑,真正的关键,或许不在塔本身,而在清虚观内,与‘塔’相关的一处隐秘所在。”
“清虚观?”林小满想起那日与赵琰见面的地方,“那日我们去的听松亭……”
“听松亭无恙。”陈锋摇头,“王爷已密令对清虚观进行更彻底的暗查。尤其是观中一些不对外开放的古老殿阁和地宫。此事极为隐秘,需万分小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汴京早餐合伙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