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划,如同一剂猛药,瞬间将林小满推向了风口浪尖。以“林记”北上采风之名,掩护靖王秘密调查北疆军情,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一旦计划泄露,或是途中遭遇不测,不仅两人性命难保,更可能打草惊蛇,加速北疆的叛乱,甚至给朝廷带来灭顶之灾。
然而,北疆危局如同悬顶之剑,文若谦带来的消息刻不容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短暂的震惊与权衡之后,林小满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决然取代。她重重点头,声音虽轻却无比坚定:“好!我去!需要我做什么,王爷尽管吩咐。”
见她应下,赵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心疼与赞赏,但旋即被更深的凝重覆盖。他铺开地图,快速而清晰地部署:“此事需万分周密。首先,北上采风之事,需有一个合情合理、且能惊动足够层面、便于我们行事的由头。”他指尖点在地图上朔方城附近的一个点,“北疆‘万商大会’,下月初将在云州举行。云州虽非朔方核心,却是北疆商贸枢纽,各方势力混杂,便于隐匿行踪。你可借此名义,称欲探寻北地特色食材,精进点心技艺,为‘林记’开拓新路。此议合情合理,且若能在大会上扬名,亦是锦上添花。”
林小满立刻领会:“万商大会……的确是个好借口。我们可以组织一支规模适中的商队,携带‘林记’特产,一路北上,沿途考察风物,最终抵达云州。”
“不错。”赵琰颔首,“商队人员,需精心挑选。明面上,由你带队,石猛、阿贵等可靠伙计随行,再招募几名熟悉北地情形的向导和镖师。暗地里,我会安排‘夜枭’中最精锐的暗卫,分批化装混入商队或沿途策应。而我……”他目光锐利,“将易容改装,扮作你的账房先生或随行管事,贴身保护,并见机行事。”
账房先生?靖王殿下扮作她的跟班?林小满心中一颤,这牺牲和风险太大了。“王爷,您身份尊贵,此举太过冒险!不如……”
“不必多言。”赵琰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北疆情势诡谲,非我亲往,难以洞察真相,决断大事。此事已定。”他顿了顿,声音压低,“此外,我们还需一道‘护身符’。”
“护身符?”
“对。”赵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北上之事,瞒不过父皇耳目。与其让他猜疑,不如主动禀报,但……只需禀报一半。明日,我便会入宫,以‘林氏欲借万商大会扬名,为朝廷商贸增光’为由,奏请准许‘林记’商队北上,并请父皇赐下一道准许沿途关隘放行的普通手谕。如此,我们明面行动便有了官方背书,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只禀报一半……将真实的调查目的完全隐藏。这无疑是在帝王心术下走钢丝。
“父皇会应允吗?”林小满担忧道。
“八成会。”赵琰分析道,“‘林记’如今是宫廷供奉,代表天朝技艺北上交流,符合父皇宣扬国威、怀柔远人的心思。且近来北疆小有不安,借此商队亦可暗中观察边情,父皇乐见其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分寸,不引起他更深层的猜忌。”
计划初定,两人立刻分头准备。林小满负责筹备明面上的商队事宜,清点货物,挑选人手,制定行程。赵琰则连夜调动“夜枭”,安排暗线,准备易容之物,并构思面圣说辞。
次日,赵琰依计入宫。果然,皇帝在御书房听闻奏请后,沉吟片刻,目光深邃地看了赵琰一眼,缓缓道:“林氏有上进之心,欲扬名域外,为朝廷增光,其志可嘉。准奏。”他提起朱笔,在一份普通通关文书上批了“准行”二字,并盖上了内务府的小印,淡淡道:“北地不比京畿,匪患偶有,让林氏一行谨慎行事,早去早回。”
语气平淡,仿佛只是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赵琰心中稍安,恭敬接过文书,谢恩退出。然而,就在他转身之际,皇帝似乎无意间又问了一句:“琰儿,近日北疆军报,你可有留意?”
赵琰心中一凛,面上不动声色:“回父皇,儿臣偶有听闻,似是些小股流寇扰边,韩节度使正在清剿。”
“嗯。”皇帝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看不清神情,“韩德昌镇守北疆多年,劳苦功高。但愿……只是流寇吧。”
这话语中的意味深长,让赵琰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父皇果然对北疆局势有所察觉!他不敢多言,连忙告退。
拿到通关文书,明面的筹备便紧锣密鼓地展开。“林记”东家要组织商队北上万商大会的消息很快在汴京传开,引来不少关注和议论。有人赞叹林小满魄力,有人羡慕皇恩浩荡,也有人暗中揣测这突如其来的北行是否另有深意。
林小满无暇他顾,全心投入准备。她精心挑选了一批便于长途运输、又能体现“林记”特色的点心,如耐存放的茯苓饼、杏仁酥,以及一些用料独特、造型新颖的样品。同时,她也开始大量查阅关于北地风物、食材特性的书籍,甚至向曾游历北方的老饕请教,恶补相关知识,务求“采风”之名看起来真实可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汴京早餐合伙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