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滩那场烈日下的钉魂之战,像一瓢滚烫的铅水,浇铸进了陈七童六岁的魂灵。
三尸钉穿透棺木时那令人牙酸的“噗嗤”声,污秽黑气冲天而起的腥臭,还有爷爷钉完最后一钉后那瞬间坍塌般的虚弱……这些画面混合着乱石滩滚烫岩石烙铁般的热度,在他心底反复灼烧。
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连刮篾条时都抿紧了嘴唇,小脸上稚气未脱,却过早地蒙上了一层与年龄不符的沉静,甚至可以说是沉郁。
纸扎铺角落里那些静默的纸人,在他眼中不再仅仅是散发阴冷气息的物件。他能隐约“看”到它们空腔内部,如同蒙尘蛛网般盘踞的、极其稀薄的“念”丝——那是逝者亲属烧化时残留的哀思,或是纸扎匠灌注进去的、引导亡魂的微弱意念。
这些“念”丝无风自动,如同渴水的鱼,在无形的介质中微微摇曳,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寂寥与期盼。爷爷严厉的警告依旧如同无形的铁栅,让他不敢触碰,只能默默“看”着。
熬浆糊陶罐下的火盆,成了他无意识靠近的角落。那簇跳跃的橘黄色火焰,在他特殊的感知里,如同一个微小而温暖的生命源泉。
丝丝缕缕淡得几乎透明的、带着微弱生机的“暖”气,持续不断地从火苗中升腾、弥散,与铺子里无处不在的纸钱焦糊味和竹篾清冷气息交织在一起。
当他屏息凝神,甚至能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如同春日融雪般纯净的暖意,顺着指尖悄然流入他冰冷的手掌,带来短暂的慰藉。他不再仅仅是靠近,有时会趁着添柴的间隙,将小手虚悬在火苗上方不远处,感受那股微弱的暖流在掌心盘旋。
对“气”的感知,更是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瘸叔再次踏进铺子时,他身上那股混合着泥土腥气、淡淡尸气和自身蛮横煞气的“气场”,在陈七童的感知中,如同披着一件厚重、边缘锐利的蓑衣。他甚至能“看”到蓑衣上沾染的几缕极其暗淡、如同水渍般正在缓慢消散的暗红污迹——那是张屠户凶煞之气的残余。
而当瞎婆焚香的气息从村西头飘来时,不再是模糊的暖香或寂寥,他能清晰地“看”到几缕细如发丝、坚韧异常的银白色“引”线,从她小屋的方向探出,如同活物般在虚空中蜿蜒游走,最终消失在莽莽山野的不同方向。其中一缕,似乎正指向瘸叔家所在的方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般的波动。
爷爷陈三更将孙子身上这些日益显着的变化尽收眼底。沟壑纵横的脸上没有喜色,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凝重。
他依旧沉默地糊着纸人,只是动作明显迟缓了许多,偶尔会停下,浑浊的目光穿过低矮的门框,望向村道上稀落的行人,眼神复杂难辨。
日子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与暗涌的异样中滑过。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纸,脆弱的白。竹篾,青里透黄的筋骨。
陈七童的小手,指节还带着奶娃娃特有的圆润窝儿,稳稳捏住了那把薄如柳叶的篾刀。
刀锋沿着青竹的纹理游走,发出极细微的“嘶嘶”声,仿佛竹子在叹息。一片薄而均匀的竹篾,便在他掌心舒展开来。
爷爷陈三更坐在矮凳上,叼着那杆磨得油亮的黄铜旱烟锅,烟锅里明明灭灭,映着他沟壑纵横的脸。浑浊的眼珠子藏在袅袅青烟后头,一眨不眨地盯着孙子手里的动作。
“七童,篾,是骨。”爷爷的声音不高,带着烟熏火燎的沙哑,沉甸甸地砸在铺满纸屑的地上,“骨不正,魂不安,扎出来的东西,站不住,也走不远。”
“嗯!”七童用力点头,脆生生的应和像颗小石子儿投入深潭,没激起多少涟漪。他捏起一段细麻绳,小手翻飞,灵活得惊人。
篾片在他指间交错穿插、缠绕打结,一个马头的骨架雏形,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清晰、挺拔起来。那骨架的线条,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精准与流畅,透着股说不出的劲儿。
墙角堆着扎好的纸人纸马,花花绿绿,簇新得有些刺眼。一只灰扑扑的蛾子,不知何时撞破糊窗的高丽纸飞了进来,竟不去扑那昏黄的油灯,反倒绕着七童刚扎好、还未糊纸的一个小童人偶打转,翅膀扇动,落下细微的粉尘。那纸童空洞的眼窝,似乎也正“看”着它。
门帘“哗啦”一声被粗鲁地掀开,带进一股子湿冷的、裹着泥腥气的风。一个高大的身影堵在门口,半边身子几乎被一个硕大的、散发着浓烈药草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沉闷气味的麻布口袋压弯了腰。
是瘸叔。他左脚拖在地上,发出“嚓…嚓…”的摩擦声,那条坏腿走起路来,像把沉重的钝刀在刮着地面。
“陈老鬼!”瘸叔的声音像破锣,震得屋顶纸屑簌簌往下掉,“老规矩,急活儿!西头赵家那淹死的小子,明儿出殡!要快!”他费力地把那沉重的麻袋挪到墙角,发出沉闷的“咚”一声,仿佛那袋子里装的不只是尸体,还有沉甸甸的石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传说,从纸扎匠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传说,从纸扎匠开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