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室的窗户被木板钉死,只留下几道缝隙,透进些许微弱的光线。肖霄蜷缩在冰冷的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在地面上划着“晨”字。隔离审查已经进入第十天,他的胡茬已经长得扎手,眼窝深陷,唯有那双眼睛依然保持着惊人的清澈和坚定。
“苏晨...晓梦...”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在这与世隔绝的十天里,他最大的恐惧不是被定罪,不是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而是与苏晨彻底失去联系。那些被截获的信件像噩梦一样萦绕在他心头,如果苏晨长时间收不到他的信,会不会以为他变心了?会不会绝望之下做出什么不得已的选择?
想到这里,肖霄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心痛。他必须想办法给苏晨寄一封信,哪怕冒着巨大的风险。
深夜,当审查人员换班时,肖霄注意到新来的看守是个面生的年轻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更让肖霄注意的是,这个年轻看守的衣领上别着一枚小小的团徽,眼神相对之前那些冷漠的审查人员要和善得多。
机会也许来了。肖霄深吸一口气,决定冒险一试。
“同志,能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吗?”肖霄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我想写思想汇报。”
年轻看守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他点了点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信纸和一支钢笔,从门缝里塞了进来。
“快点写,交接班前给我。”年轻看守低声说,眼神中闪过一丝同情。
肖霄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纸笔。他知道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必须把握住。但他也清楚,这封信绝对不能是简单的情书,必须看起来像一份正经的思想汇报,才能在检查时蒙混过关。
他沉思片刻,开始落笔。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斟酌:
“尊敬的公社党委: 在接受审查期间,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知识青年,应该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
写到这里,肖霄停顿了一下。这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让他感到恶心,但为了通过可能的检查,他不得不先写这些内容。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点,他必须用只有苏晨能看懂的方式传达信息。
“...特别是在个人感情问题上,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革命感情应该经得起时间和困难的考验。就像曙光终将冲破黑暗,梦想终将照进现实,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再长的等待也值得。
我永远记得那个看日出的清晨,我们许下的约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守那个承诺,就像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一样。破晓时分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必将照亮前路...”
肖霄的笔迹在这里微微颤抖。他用“曙光”暗指晓梦的名字,用“破晓时分的梦想”来提醒苏晨他们给女儿取名的寓意。这些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细节,是确认信确实来自他的最好证明。
“...请组织相信,我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接受改造,无论最终分配我到什么岗位,都会努力工作,不辜负党的培养。我坚信,真相终将大白,就像黎明终将到来一样不可阻挡。
此致 敬礼! 肖霄 1975年12月5日”
写完最后一个字,肖霄仔细地将信纸折好。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这封信避开检查,顺利寄往上海。他注意到年轻看守正在看一本《红旗》杂志,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同志,我写好了。”肖霄将折好的信纸从门缝塞出去,“能再麻烦您一件事吗?我想学习最新一期的《红旗》杂志,能借我看看吗?”
年轻看守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请求。但他还是点了点头:“等我下次值班时带给你。”
肖霄的心跳加速了。他计划将信夹在杂志里,希望年轻看守不会发现。即使发现,看在他主动要求学习《红旗》的份上,也许不会太过为难。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第二天,当年轻看守带来杂志时,后面还跟着张同志。
“听说你要学习《红旗》?”张同志推了推眼镜,眼神锐利,“很好,有这个觉悟是好事。不过,我得先检查一下杂志。”
肖霄的心沉到了谷底。眼看着张同志一页页翻看杂志,他的掌心沁出了冷汗。万一信被发现,不仅寄信的希望破灭,还可能罪加一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李卫东带着一群知青和村民来到审查室门口,要求见副书记。
“我们要为肖霄作证!他是被冤枉的!”李卫东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张同志皱起眉头,对年轻看守说:“你看好他,我出去看看。”
张同志离开后,年轻看守看了看肖霄,突然快速地将杂志翻到中间一页,将折好的信纸夹了进去,然后若无其事地将杂志放在桌上。
“杂志我放这儿了,你好好学吧。”年轻看守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暗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上海有个女儿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我在上海有个女儿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