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泉州血战
泉州港外的金门岛,晨雾刚散,沙滩上已挤满了人。挑着渔网的渔民、扛着锄头的农夫、背着药箱的郎中……他们是自发从晋江、惠安赶来支援的百姓,手里的家伙什虽简陋,眼里的光却比朝阳还亮。我(刘云)站在刚筑起的炮台旁,望着郑龙正指挥士兵与渔民合力搬运火炮,铁炮的底座陷进沙里,渔民们立刻用粗绳套住炮身,喊着号子往上拉,号子声里混着浓重的闽南口音:“一二嘿!保家国!”
“将军,这些百姓真是及时雨。”白砚捧着账册走来,纸页上记着捐赠的物资:“晋江渔民送了三百斤鱼干,惠安农夫捐了五十石糙米,连泉州城里的药铺都送来两车金疮药。”她指着不远处正在搭棚的妇人,“她们说要给士兵们缝补衣裳,让咱们安心打仗。”
我点头,目光落在沙滩上操练的新兵身上。这些天,郑龙按“定量购鱼”的法子,让水军每日从渔民手里买新鲜海产,既解了军队的给养难题,又让渔民有了收入。不少渔民家庭的青壮见此,主动要求加入船队——三日前刚收编的两百人里,有一半是父子兵,父亲掌舵,儿子则在船上练突火枪,枪管上还缠着家里的红绸。
“金门岛的卫所得抓紧建。”我对身边的雷芸道,她正带着工兵队夯土筑墙,“码头的避风港要挖深三尺,让渔民的小船也能停靠;房舍多盖二十间,供来往的百姓歇脚。咱们守这里,不光是为了打仗,更是要让百姓知道,有我们在,就有他们的安稳日子。”
雷芸抹了把脸上的汗,夯锤在她手里抡得虎虎生风:“放心!三天内保证完工!到时候让元军看看,咱们的岛比铁桶还结实!”
备战的重心很快转向火力部署。我从特战大队里挑出五十名“神枪手”,由黄丽带队进驻金门岛的制高点。这些人里,石敢为的枪法最准,他用改良后的突火枪,能在两百步外射中挂在桅杆上的铜钱,枪托上还刻着哥哥石敢当的名字。“将军,您瞧好了。”他举枪瞄准远处的浮标,扣动扳机的瞬间,铁弹精准穿透标靶,引得旁观的渔民一阵欢呼。
七日后,泉州港方向传来消息:元军押送船队已入港,正在卸载粮草,准备休整三日再北上。我站在了望塔上,用望远镜看清了港内的布局——元军将粮仓设在港东的 warehouses(仓库区),由五百精兵看守,外围还有两艘配了回回炮的战船巡逻。
“硬抢肯定不行。”郑龙指着地图上的水道,“港内水浅,咱们的大船开不进去,只能用小船偷袭。”
我指尖点在仓库区后方的淡水河:“元军每日要从这里取水,咱们可以……”话未说完,突然瞥见白砚账册上的“鱼干”二字,顿时有了主意,“郑龙,让渔民兄弟帮忙弄些‘活饵’。”
次日深夜,泉州港的淡水河面上漂来数十只渔船,船上堆满了新鲜的海鱼——这是渔民们连夜打捞的“礼物”。元军哨兵见是送鱼的,骂骂咧咧地打开闸门,却没注意到鱼舱下藏着的特战队员。陈虎带着人混进码头时,腰间的鱼腥味成了最好的掩护,他们悄悄摸至仓库区的围墙外,用特制的铁剪剪断了栅栏上的铁链。
“按计划行事。”陈虎低声下令,队员们立刻分成两组:一组控制守卫,用阿黎配的迷药手帕捂住哨兵的嘴,动作轻得像猫;另一组则撬开粮仓的锁,将里面的糙米、面粉装进带来的麻袋。有趣的是,元军的粮仓管理混乱,不同标号的粮草混在一起,正好方便我们分类搬运——精米给伤员,糙米留作军粮,连仓库角落里的盐巴都没放过。
“快!还有一刻钟换岗!”陈虎看着麻袋堆成小山,突然听见远处传来脚步声,立刻示意队员们撤退。渔民们早已在河上备好小船,大家扛起麻袋往船上运,连路过的老渔民都主动搭手,嘴里念叨着:“这些粮本就是咱们百姓种的,凭什么给元军!”
当元军发现粮仓失窃时,我们已将三十多船粮草运回金门岛。打开麻袋的那一刻,沙滩上爆发出欢呼——光是精米就有两百石,足够全军吃一个月。郑龙抓了把糙米塞进嘴里,嚼得咯吱响:“还是将军这法子妙!不费一兵一卒,就让元军成了没米的老鼠!”
夺粮的胜利让士气大振,接下来的目标直指元军的战船。我让人摸清了港内的巡逻规律:每日寅时,两艘巡逻船会沿固定路线绕港一周,其中“元威号”体积最大,载着二十门回回炮,是船队的主力。
“就拿它开刀。”我在沙盘上划出路线,“郑龙带郑氏船队从东侧佯攻,吸引元军注意力;郭龙的洞庭湖水军乘夜从西侧潜入,用铁钩搭住‘元威号’的船帮;黄丽的神枪手队在岸上掩护,专打甲板上的元军。”
行动在三更天展开。郑龙的船队突然在东口放炮,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元军果然中计,调派港内的战船往东驰援。就在此时,郭龙的水军如幽灵般出现在西口,士兵们甩出带倒刺的铁钩,牢牢抓住“元威号”的船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剑照汗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