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夜探武士头
(一)分探古道,夜乘大鸟
晚饭后的营寨浸在暮色里,篝火的光在帐篷上投下跳动的影子,映得士兵们的铠甲忽明忽暗。刘云蹲在中军帐前,铺开从悬棺暗格取出的盐道竹签,竹片泛着陈旧的黄,上面的墨迹虽淡,却清晰标注着七条古道的走向,连沿途的水源、险滩都用朱红点了标记。他指尖划过“巫山至黄州”的路线,竹片边缘的毛刺蹭得指腹发痒:“派一个大队沿这条‘青石道’探路,注意岩壁上的盐仓记号——就是那种刻着三足鼎的石窝,若能打通,便是潜入夷陵的捷径。”
斥候大阵主接过竹签,甲胄的铜片碰撞出轻响,他低头看着竹片上的纹路,眉头微蹙:“这条道据说有段‘一线天’,仅容一人通过,若是元军设伏……”“正因如此才要探。”刘云打断他,从腰间解下块玉佩,“让郑彪带着这个,遇险要他亲自开路,此人早年是石匠,懂些破岩的法子。”玉佩上刻着只展翅的鹰,是军中先锋的信物,在篝火下泛着温润的光。
分派其余六条道时,刘云的声音在营寨里回荡:“‘红崖道’多瘴气,让带药囊的分队去,每人背两包苍术,走半个时辰就燃一把;‘黑水河道’需泅渡,挑二十个识水性的,记得带皮囊吹气当浮具;‘鹰嘴崖道’最险,郑虎带老兵去,他左臂的旧伤刚好,正该活动活动;‘落霞道’绕远却平坦,留作退路,让新兵蛋子跟着,顺便熟悉地形;‘黄杨坪道’有元军旧寨,去的人多带火箭,见炊烟就烧;‘芦苇荡道’夜间可行,让熟悉水性的斥候趁月探,注意听水里的动静,别被鳄鱼拖了去。”
亲兵在旁一一记下,笔尖在羊皮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刘云拍了拍他的肩:“明日卯时准时开船,沿主航道缓行,遇岔路就鸣号等我们。”说罢转身走向船尾,吴燕殊已将六只青鸾鸟备好,鸟背上的鞍具沾着夜露,泛着湿润的光,鞍边挂着的水囊轻轻晃动,里面的水晃出几滴,落在鸟羽上,惊得大鸟偏了偏头。
“都带齐了?”他问身后的六位女将。黄丽拍了拍腰间的短刀,刀鞘上的铜环叮当作响:“放心,连你爱吃的腌萝卜都带了。”阿黎晃了晃药篓,里面的瓷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止血的、止痛的都备着,还有解瘴气的药丸。”李白砚则举起装着纸笔的布包,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说不定能记下些古迹。”
青鸾鸟振翅升空时,夜风吹得人衣袂翻飞,刘云下意识攥紧缰绳,掌心的汗濡湿了皮革。低头望去,船队的灯火如散落的星辰,盐泉瀑布的水声还隐约可闻,像谁在远处摇着银铃。吴燕殊骑着的青鸾鸟突然加速,翅膀指向西北方——那里有座山的轮廓在月色下格外清晰,山尖的岩石像武士的头盔,山腰的阴影恰似绷紧的肩甲,正是白日里看到的“武士头”。
(二)山顶探秘,武器之猜
大鸟落在山顶的平地上,爪尖踏过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惊起几只藏在石缝里的蟋蟀,蹦跳着钻进草丛。刘云踩着微凉的岩石站定,四周的峰峦如沉默的武士,环伺着这座山,远处的长江像条银带,绕着山根蜿蜒,月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的光。
“放小家伙们去探探。”他对吴燕殊道。对方吹了声悠长的哨音,小白鼠从布包里窜出,尾巴翘得老高;小水蛇和银鳞蛇顺着岩石缝游走,鳞片反射着月光;连两条平日里藏在竹篓里的小金环蛇也吐着信子,钻进了灌木丛,蛇身的金环在暗处闪着幽光。
等待的间隙,刘云望着远处盐泉的方向,那里的瀑布在月色下像条白练,水雾腾起,与天上的云连在一起。“悬棺和山体组成的武士有双手,却无武器。”他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他左手虚指盐泉,说不定在此之前,先将武器藏进了山里。”
李白砚闻言立刻铺开纸笔,炭笔在纸上划过,发出“唰唰”的声:“您是说,这山就是武士的兵器库?”吴燕殊则捡起块尖石,在地上画出白日里高空所见的武士轮廓,线条歪歪扭扭,却能看出大致的形状:“悬棺洞是口,我们脚下是额,离得最近的该是目。”阿黎蹲下身,用手指在轮廓的“目”的位置圈了圈:“说不定眼睛的位置藏着机关。”
话音刚落,两只大白狐从林中窜出,毛色在月光下泛着白,尾巴蓬松如帚,对着左前方的山包低吼,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吴燕殊凑近了些,侧耳听着,突然抬头道:“它们说那两处山包不对劲,石头下面是空的。”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月光下立着两座巨石山,形状竟真如瞪大的眼睛,石缝里长出的藤蔓像长长的睫毛,有几株野蔷薇缠绕其间,花瓣上的露水在月光下闪着亮。雷芸拔出剑劈开挡路的灌木,剑身斩过枝条,发出“咔嚓”的响,她绕着石山东看西看,用剑鞘敲了敲石壁:“全是硬石头,没什么特别,莫不是狐狸看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剑照汗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