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防城港海战
(一)桂林整兵甲,斥候探南疆
桂林城的炊烟在晨光中升起,与象鼻山的薄雾缠在一起,像一幅淡墨画。城隍庙前的空地上,周平正指挥民夫修补被战火熏黑的墙垣,新砌的青砖泛着潮气,与旧墙的焦痕形成鲜明对比。粮仓外,领粮的百姓排着长队,竹篮碰撞的脆响混着孩童的笑闹,让这座刚经血火的城池渐渐有了生气。
“报——”李铁的亲卫骑着快马穿过街道,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声,“斥候队已分三路出发,往防城港、南宁、梧州去了!”我站在城楼上,望着亲卫递来的舆图,指尖划过防城港的位置——那里是北部湾的门户,若能拿下,便可切断元军从海上增援广西的通道。
段沭雪捧着新铸的玉龙剑走来,剑身映出她素白的衣袖:“十二姝的剑都已淬炼完毕,要不要去校场看看?”校场就在城东的荒地上,原本堆满瓦砾,此刻已被平整成一片广场,郭龙正带着新兵操练客家刀法。那些新兵多是桂林城的百姓,有年轻力壮的汉子,也有刚失去亲人的少年,此刻都握着朴刀,跟着郭龙的口令挥砍,刀风呼啸着劈开晨雾。
“左劈山,右撩阴,记住要沉肩坠肘!”郭龙的吼声震得人耳朵发麻,他突然夺过一个少年的刀,“你这软绵绵的,是想给元军挠痒?”说罢示范着劈出一刀,刀风竟将三丈外的稻草人拦腰斩断。少年涨红了脸,重新握紧刀,这次的劈砍带着股狠劲,引得周围士兵齐声叫好。
另一侧的空地上,赵虎正跟着十二姝学玉龙剑阵。他那柄重斧与灵动的剑法本不相配,却硬是凭着蛮力悟出几分门道,此刻正笨拙地跟着阿月转动剑柄,额头上的汗珠子滴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赵将军这招‘灵蛇出洞’,倒像是黑熊掰苞米。”阿黎捂着嘴笑,段沭雪却摇头:“他的内力厚重,若能将斧法融入剑阵,未必不是条新路。”
三日后,校场中央筑起了十三座石台。我与十二姝各站一座石台,十三柄玉龙剑同时出鞘,剑鸣如龙吟般响彻云霄。“引天地灵气,聚为剑罡!”我念动口诀,丹田内的金丹飞速旋转,灵力顺着剑身在空中织出巨网。台下十几万将士跟着结印,他们的内力虽浅,却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海,与天地灵气相融,化作一道七彩光柱直冲天际。
光柱散开时,化作细雨落在桂林城的每一寸土地上。焦黑的田埂冒出新绿,受伤的士兵伤口泛起金光,连城隍庙前那棵半枯的老槐都抽出了嫩芽。有老兵惊叹着屈伸手臂:“我的旧伤……不疼了!”一个瞎眼孩童突然指着天空喊:“娘,我看见云了!”——灵气竟修复了他受损的视神经。待光芒散去,众人皆觉内力精进,连最普通的士兵都突破了半个小境界,赵虎更是拍着胸脯大笑:“这下砍起元军来,更有劲了!”
(二)飞鸽传急报,水师聚北海
斥候的飞鸽在第七日傍晚落在了帅帐的窗棂上。信鸽腿上的竹筒里,装着三张字条,其中一张画着密密麻麻的船帆,旁边注着“防城港,元舰百艘,似在装运粮草”。我展开舆图,指尖沿漓江划向北部湾:“元军想从海路退守云南,这百艘船便是他们的退路。”
郑龙的水师已在漓江口操练半月,三十艘战船的重炮被擦拭得锃亮,炮口对着江面,不时发出试射的轰鸣。此刻他正蹲在旗舰的甲板上,用木炭在船板上画着海图:“防城港外有三处暗礁,元舰若想逃,必走东航道。”我指着海图上的北海海域:“你带二十艘快船去那里待命,郭虎从下龙湾出发,郭龙从上海赶来,三路合围,务必将这百艘船一网打尽。”
“那军火怎么办?”吴燕殊突然掀帘而入,她袖口的银线绣着飞鸟,正是她驯养的“灵羽卫”标记。前几日刚让她派大鸟往揭阳运了改良铁锭——那铁锭掺了阳气石粉末,铸成的炮弹能破邪祟的黑气。“已让海丰军器监赶制连发火枪,”她递来一张字条,“厦门那边说,新炼的子弹能穿透元军的铁甲。”
当夜,桂林城的夜空掠过百道黑影。那是吴燕殊驯养的大鸟,翅展丈余,羽毛泛着青光,背上的藤筐里装着铁锭。大鸟飞过漓江时,江面的水灵之气托起它们,飞得比寻常快了三成。三日后,大鸟归来,藤筐里的铁锭换成了用油布包裹的炮弹和子弹,弹身上刻着的太阳符在月光下闪着微光。
半个月后,各部按计划抵达预定位置。郑龙的水师在北海海域下锚,战船的帆都降了半幅,远远望去像一群蛰伏的水鸟。郭虎的船队从下龙湾绕至防城港西侧,那里有片红树林,正好隐藏船只。郭龙的快船队则在东航道布下水雷,那些水雷外壳用橡木制成,里面填着混了阳气石的火药,触礁便会炸开。
我站在桂林城头,望着南方的夜空。今夜的星象呈“破军”之相,正是破敌的吉时。“传令下去,明日卯时,海陆齐发。”我将令牌交给亲卫,归一剑在鞘中轻鸣,似在期待明日的厮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m.shuhaige.net)一剑照汗青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